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国学讲堂 查看内容

光泉法师:每个佛教徒都是天然的环保主义者

2015-10-2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1219| 评论: 0

摘要: 心灵环保一念间(图片来源:资料图) “垃圾分类生态和谐,心灵环保一念之间”,这是悬挂于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前的横幅。自从杭州市提出实行垃圾分类、创建和谐生态社会民生工程的号召之后,灵隐寺就从自身做起,采 ...

心灵环保一念间(图片来源:资料图)

“垃圾分类生态和谐,心灵环保一念之间”,这是悬挂于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前的横幅。自从杭州市提出实行垃圾分类、创建和谐生态社会民生工程的号召之后,灵隐寺就从自身做起,采取种种措施,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如对全寺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分类改造和标识,倡导垃圾分类回收;开展文明敬香活动,取消“烧头香”;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等等,努力践行佛教的生态环保理念,建设和谐生态寺院。

21世纪是人类健康和环保的世纪,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并已成为人类共识。佛教作为一个深怀慈悲心、尊重和爱护生命的宗教,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历来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佛教徒作为一个大的民间群体,也一直致力于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佛教有着深刻的环保意识和丰富的环保思想。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即为“缘起”,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凭空产生,也不能单独存在,而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和合而成,处于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人从大自然获得所需以生存,自然环境的好坏取决于人的行为并对人类生活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缘起论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息息相关、同体共生的密切关系,告诫人们注重环保,爱护自己的家园。

“自古名山出名刹”,诸多有名的寺院古刹都隐身于景色优美的山林之中,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寺院建筑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彰显着人文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之美。而佛教的许多优良传统、日常修行和环保观念也体现着这份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一是护生。佛教讲众生平等,“大地众生,皆有佛性”。佛教徒将对人的慈悲延至宇宙万物,对生命的关怀讲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一方面,佛教徒严守“不杀生”的戒律。《梵网经》上讲:“若佛子以慈悲故行放生业,应作是念:‘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施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因此,佛教主张素衣素食,还倡导爱护动物,组织放生活动。另一方面,佛教徒还积极护生。佛教流传已久的历史传统——结夏安居,其最初缘起就是为了保护自然界中的微小生命。

二是惜福。灵隐寺改造垃圾处理设施,倡导垃圾回收,就是惜福做法的体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一再提高,许多人习惯了种种便利和物质的丰富,养成了过度消费、喜新厌旧、大手大脚的恶习。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佛教徒穿素衣、吃素食,倡导简洁的生活之风,既是修行之门,也体现着佛教惜福的环保理念。佛教徒还号召全社会节约资源、重复利用,既有益于当代,又造福于子孙,更有助于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往生极乐净土,是每一个佛教徒的美好愿望;建设人间净土,也是当前“人间佛教”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每一个佛教徒都是天然的环保主义者。于细微处关照内心,于细微处增长慈悲心,灵隐寺积极响应杭州市创建和谐生态社会民生工程的号召,注重环保,并号召全社会爱护生态坏境的行为,是“人间佛教”精神的彰显,更是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观念的体现,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