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访谈 人物访谈 查看内容

李玉玲:一片丹心富边疆

2017-03-0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0439| 评论: 0|原作者: 康萍|来自: 现代企业网

摘要: 一片丹心富边疆 ——记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 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 对于一般百姓而言,与全国的“两会”或许远在天边。然而,新疆、甘南藏区众多的农牧民却感到一年一度的“两会”,时刻温暖着他们的 ...

一片丹心富边疆

        ——记全国政协委员李玉玲   

    

                               全国政协委员 李玉玲

    对于一般百姓而言,与全国的“两会”或许远在天边。然而,新疆、甘南藏区众多的农牧民却感到一年一度的“两会”,时刻温暖着他们的心田。因为,这里有一个名叫李玉玲的政协委员,在时刻牵挂着他们的贫富冷暖、苦辣甜酸。近年来,她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号召,为边疆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日夜兼程、呕心沥血,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赢得了人们广泛的赞誉。

    迎难而上打造多民族创业平台

    李玉玲祖籍山东,在北京长大,年轻时去美国创业,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2001年,李玉玲成为首次列席全国政协大会的9位海外侨界代表之一。2003年,她又被推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并连任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

    李委员的事业遍布国内外,但她用心最多、用情最深的是在祖国西部投资的三个项目。到目前为止,这三个项目虽然都没有实现赢利,但她认为,自己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她说,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企业家,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助力祖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乌鲁木齐市“成功广场”是她和各民族同胞一起创业的平台。这座大型商贸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华北路239号,占据着乌市最繁华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小西门的龙头位置。是一座集购物、商贸、餐饮、娱乐、办公、酒店为一体的多功能大厦,也是乌鲁木齐的CBD,日均人流量十几万人次。然而,在这简单文字的背后,却有李玉玲多年的坚持和心血。

    2000年国家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李玉玲积极响应。经过考察,她选定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小西门地区进行旧城改造。往日的小西门虽然热闹但设施陈旧、街道杂乱。李玉玲带领和组织海外华侨在这里投资5亿元建造成功广场,由此,拉开了乌鲁木齐市建设国际商贸城的序幕。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的成功广场已经成为乌鲁木齐市老百姓休闲、购物的好去处,同时,在此就业的各民族同胞也走上了致富之路。

    去年9月份,李玉玲又一次回到小西门。刚走进成功广场的商贸城,认识她的商户们就纷纷围了过来和她打招呼、合影留念。商户代表周根文更是真诚地对李玉玲说:“成功广场真是我们成功创业的平台。”周根文来自江西,成功广场商贸城开业,就一直在这里从事小商品批发零售。成功广场租金很低,还拿出十分之一的摊位免费让贫困家庭、残疾人等就业。商贸城还经常给这些贫困、需要照顾的租户免费进行传统文化、业务技能、开拓渠道等培训。由于企业优惠力度非常大,让个体经营户有了很大的赚钱空间。周根文告诉李玉玲,如今在成功广场和他一样来就业创业的江西老乡已有几百人,很多人有了车子、房子,在新疆实现了致富梦。

    成功广场解决了上万人的就业,其中30%是维吾尔族同胞。维吾尔族的商户对李玉玲说:“在成功广场,我们是维汉一家亲。”商户们的话让李玉玲既感动又自豪。16年来在这个项目上虽然仍在亏损,但她认为能收获各族人民的这份情谊“很值得”。

    承包荒地为南疆脱贫致富“造血”

    近些年来,加快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国家扶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李玉玲认为,西部民族地区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光靠政府扶助远远不够,一定要有因地制宜的“造血”项目。李玉玲热心公益,已累计为祖国贫困和灾害地区捐款达3亿多元人民币。但如何让民族地区的贫困家庭脱贫,民族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她也思考了很多。她觉得,光给钱给物做公益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还是要多在西部民族地区创办企业,多给当地贫困的农牧民创造就业机会。作为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她不仅积极参政议政,在关键时刻更体现出了勇于担当的无私风范。

    李玉玲想到就做到。2012年,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招商引资,鼓励内地企业参与当地荒地治理开发,她毫不犹豫在这里投资承包了上万亩荒地。南疆地区干旱少雨。每年春夏之交沙尘遮天蔽日,到了夏季,干热风、冰雹等频发,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当初一同承包荒地的几个企业产生畏难情绪,都纷纷离开。只有李玉玲的企业坚守了下来。

    开发荒地首先要种防风林,但光靠种植防风林是不够的,还要多种植经济型作物,才能在防沙绿化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致富。到底种什么最好最适合呢?李玉玲到处打听,最后她把目光锁定在一种名叫“欧李”的经济作物上。欧李又称为“钙果”,是一种高钙、高锌、高维生素、高氨基酸的新兴水果。欧李根系发达,还能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了解到这些,李玉玲非常兴奋,就像看到了宝贝一样。

    李玉玲特意从山西农业大学请到种植欧李的专家,从山西、河北等地引进高品质的欧李种苗运到和田进行培育。姐姐李玲娜更是放弃安逸的生活,在严寒中不辞辛苦,田间地头看护欧李种苗。刚开始的时候,有时一场大风袭过,欧李苗就损失50%。但她们一直没有放弃,最后终于试种成功。经过四年时间,他们在荒地上已种植了1500亩欧李,长势良好。由于和田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欧李生长,这里种植的欧李果实更大更甜,营养更丰富。

    如今,在李玉玲承包的上万亩荒地上,已帮助1000多名维吾尔族农牧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李玉玲还打算让当地农牧民也承包荒地,将欧李种植技术传授给他们,帮助当地群众走上生态致富之路。

    李玉玲常常想,一家企业就能治理上万亩荒地,全国那么多企业,都来做这事,新疆的沙尘暴不就能治理好了吗?新疆的发展确实需要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一家企业的作用毕竟有限,如果全国包括世界的人都能把新疆作为未来投资的热土,那么新疆一定会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资助甘南藏区牦牛绒变废为宝

     政协委员李玉玲不仅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也是成功的佛商。在人生的旅途上,她曾得到过已故藏传佛教贡唐仓大师甚深的教诲。贡唐仓大师的家乡在甘肃甘南藏区,也因此,李玉玲对这一地区有着特殊的感情。

     2009年,当她了解到牦牛每年春季都会自动脱绒,如果把这些牦牛绒收集起来,织成纺织品,就可以变废为宝。听到这个信息,她兴奋不已,马上和姐姐李玲娜资助甘南藏族自治区合作市的仁多玛村建立了一座牦牛绒围巾厂。

    为了能让更多的藏族妇女就业,李玉玲坚持将产品定位为手工工艺、高端品质。发现藏区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工艺已经失传,李玉玲就从尼泊尔引进传统的机械和工艺技术,从国外请来专家对当地工人进行培训。目前,运用传统的手工织法制成具备独特藏文化色彩的“奢侈品”,早已畅销国际市场。

    但由于手工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长,产量低,这个项目利润极低。面对这种状况,李玉玲说,如果想挣钱也容易,大型工厂和设备一上,批量生产即可,但用不了几个人呀,也不能发展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只有发展手工高端市场,才能吸收更多的当地人就业。如今,这个围巾厂已解决了几百名藏族妇女的增收问题。进了工厂的藏族女孩子高兴地对李玉玲说:“我们也能养活家了,因为我们有了工作。”

    培养高端市场要慢慢来。如果没有爱心和耐心是做不下来的。李玉玲考虑,必须先做出一个好的样板再推广。这有利于让更多的藏族同胞学到真正的手艺和本事,在实现就业的同时,还能保护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手工艺。

     投资西部,对于一家民营企业可谓山高水远困难重重。许多好友看到风尘仆仆的李玉玲姐妹俩,心疼不已。纷纷劝道,瞧你们这一身泥一身土的,不细看还以为是农民呢!你们图的什么呀?李玉玲幸福地笑起来。“万事开头难,有苦就有甜。咱们累一点,让边疆同袍富一点,社会不就和谐了吗!您说呢?……”话虽简短,却意味深长。因为,从这里人们已经品读到她一片丹心富边疆的美好情怀。让我们对李委员这份心系祖国、挚爱三农的品德,致以深深的敬意!……

(本网独家专稿,转载需标明出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