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访谈 休闲艺术 查看内容

笛声伴我成长——著名笛子艺术家王岁元

2020-04-2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5641| 评论: 0

摘要: 著名笛子艺术家王岁元简介 王岁元~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八岁始学竹笛,先后从師冯子存大師,简广易及刘西古等老師。1968年高中毕业后去山西插队,1970年至1979年先后在当地晋剧团,北路梆子剧团和文化馆担任笛子演 ...

著名笛子艺术家王岁元简介

  王岁元~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八岁始学竹笛,先后从師冯子存大師,简广易及刘西古等老師。1968年高中毕业后去山西插队,1970年至1979年先后在当地晋剧团,北路梆子剧团和文化馆担任笛子演奏员和音乐辅导员。后调回北京在企业部门工作多年。期间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学习交流,用竹笛,陶笛,葫芦丝等乐器传播民乐艺术。2000年病退后,王岁元始终活跃于社会各个领域。先后在东城区文化馆,北京景山学校担任竹笛教师。在各个社区里坚持开展葫芦丝和陶笛义务教育,积极参予文化下乡公益演出。被东城区建国门办事处授予《文化大使》光荣称号!现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东城区北新桥地区文联副主席。

著名笛子艺术家王岁元

  1968129日,怀揣两支我最挚爱的竹笛,带着简单的行李,我和同学们一道来到山西静乐县上店村插队。

  汾河,是我当年插队小山村——上店前面的一条河。汾河在村前自北向南流去,注入了黄河。海纳百川,黄河又奔向了大海。站在黄土高坡,同学们都挺兴奋,不知是谁悄悄地说,上店,多美的名字,多吉利啊,咱村的风水真是太好了。从此,在老乡们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在窑场背砖,在田里锄苗、送 粪、修梯田的生活。

  为了给我们知青盖新窑洞,村里选了山脚下最好的一片平地。我们开始到村后山沟里开山,打炮眼,炸石头,采石材,为盖石窑洞备料,整整干了一个冬天。圈窑时,我们男知青搬石头,一干就又是一个春夏。

  在艰苦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下,竹笛成了我最好的伴侣,晚饭后,在流经村旁的汾河边,在高高的黄土崖畔上,在落日的余晖里,在满天的繁星下,处处留下了我的笛声。当时我最爱吹的笛子曲是《山歌》和《山村小景》,笛声悠悠,让我触景生情,原来音乐和大自然、我的生活竟然贴的那么近,插队生活也不再那么乏味了。

  知青和村里的老乡都喜欢我的笛声,静乐的老乡管吹笛子叫哨篃,很有古风逸韵的情调。每逢节假日,大队都会抽调我到队部练习吹笛子,排演节目,发挥我的一技之长。我也从乡村乐手及歌手那里学会了许多山西民歌和道情小调。

  在生活上,乡亲们更给了我们深深的关爱。插队第一个春节,县里号召知青在村里和贫下中农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我们上店的知青也不例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年三十之夜,我独自一个人在峁畔上吹起了竹笛,黄土高原的寒夜,笛膜不断发出《山村》曲调阵阵轻微的颤音。全村的老乡都听得出,知青们想家了。

  大年初一,乡亲们分别把知青们请到各自的窑洞。我永远忘不了在村里过春节的情景。副业队的李队长、怀明娘等乡亲们把我请到家里,让我坐在暖暖的热炕头上,捧出热腾腾的油糕、烧肉、薯干酒和白花花的刀削面……平日难得一见,就是节日里也舍不得多吃的盛宴,我禁不住泪流满面。拿什么回报你们啊,我的父老乡亲。

  插队满三年后,县剧团免试破格招收我担任笛子演奏员。剧团的生活和艺术实践,为我打开了山西民间艺术的方便之门,我开始植根于晋西北民间艺术的海洋中。

  按团里的要求,我坚持一日三练功,走一专多能的方向。我学会了萨克斯、黑管和长笛的演奏。个人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团领导非常关心我,安排我和团里德艺双馨的老艺人吃住在一起,从一点一滴教起,传授给我晋剧伴奏艺术和艺人之道,使我懂得了戏比天大、救场如救火的艺德。

  六年的剧团生活让我最难忘的是下乡演出,那期间我们大多吃住在老乡家里。虽然那时候农村生活十分艰苦,但吃饭时,乡亲们总会把最好的饭食留给你,他们却自己吃差的。手捧热腾腾的好饭,他们家一群年幼的孩子倚在门框旁,我常常热泪盈眶难以下咽。

  在乡村简陋的戏台上,我们大多演出《沙家浜》、《红灯记》 这样的样板戏的移植剧目。印象最深的是在《红灯记》痛说家史一幕的伴奏中,我每每与台下的观众一起流泪。

  除晋剧伴奏外,我常常为乡亲们演奏笛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牧民新歌》,每每赢得热烈的掌声,让我激动、满足。那时候我无数次在内心祈盼,晋西北的父老乡亲们能够早日摆脱贫困,过上乐曲中描述的人欢马叫、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想必我的这个祈盼在当今时代实现了。

  每当戏散了,来自十里八村的老乡们扶老携幼在戏台上明亮的汽油灯光的照耀下渐渐散去,这时我会站在戏台上,默默目送老乡们离开,远远望去,夜幕之下,一串串火把呈之字形, 在黑黝黝的远山之间缓缓移动。

  贫瘠的土地,艰难的生活竟然丝毫没有泯灭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热爱与追求,我深为感动。曲终人散,回到老乡家中,迎接你的又是温暖的热坑,灶台上昏黄的煤油灯光,或许当年的八路军官兵也曾出现在此情此景中。

  后来县有关部门领导为了进一步发挥我的特长,把我调进了文化馆担任音乐辅导员。那期间,我曾带过两名学生参加专区文艺汇演,演奏了我们改编的笛子三重奏《社员都是向阳花》,获得了优秀创作奖和表演奖,为县里争得了荣誉。

  1979年底,我离开了文化馆,离开了生活11年的静乐县, 回到北京。工作之余,我仍然笛不离手,曲不离口。退休后,我更是活跃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社区演艺舞台,受到人们称赞。我演奏最多仍旧是《扬鞭催马运粮忙》和《牧民新歌》,只不过与年轻时相比更多了几分黄土地的味道和浓浓的乡情。

  我祈盼着终会有那么一天,再次踏上静乐大地,拥吻那片热土,我要在雄伟的汾河大桥边,在偏僻的山村,在崎岖的山路上,为养育过我的父老乡亲再奏新曲!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