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访谈 人物访谈 查看内容

以梦为马 御风而行

2022-07-0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893| 评论: 0|原作者: 冯晓文|来自: 密云文联

摘要: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烟云。1955年生于北京密云巨各庄镇的任学增,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密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从一名教师到教委机关干部再到密云书法家协会主席,谦恭仁厚的他半生翰墨、神交古 ...

以梦为马  御风而行

——记密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任学增

任学增

挥毫列锦绣,落纸如烟云。

  1955年生于北京密云巨各庄镇的任学增,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密云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从一名教师到教委机关干部再到密云书法家协会主席,谦恭仁厚的他半生翰墨、神交古贤,为当代名家崔胜辉先生得意弟子,多次荣获国家级书法大奖,被青岛名家书画院、泰安国山书画院聘为院士,作品被国家军事博物馆、甘肃省张芝艺术馆等地收藏。

  从一幅幅峥嵘、磅礴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任学增“练字练心、以字立人”的从善如流和“神驰晋韵、墨染汉风”的书道兼俱,更有他在密云书法的传承中徐徐舒展的“以情暖民、以愛通心”。

以梦为马  练字立人

  “三年冲出东邵渠,五年走向北京市,十年迈进全国列。”在经历了“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的艰难求索后,任学增砺学惜阴,终于攻破了一个个目标高地,圆梦初心夙愿。这一切缘起,还要追溯到四十七年前。

  那时,还是毛头小子的任学增骑了一辆破旧的双喜牌自行车,驮着简单的行李前往密云县东邵渠中学报到,完成了一名师范生到人民教师的转换。当时他工作的学校是一所“戴帽”中学(小学、初中、高中均在一起),学校里有一位教师天天在写毛笔字,受那人影响,任学增也拿起毛笔开始描划。

  “写了近三年毛笔字的我,有天得知密云县文化馆要举办‘振兴中华’密云县书法展,便不知天高地厚地投了一件作品,没想到,初出茅庐的我居然还获得了二等奖,这个奖成了我日后学习书法的最大动力,也从此,写书法在我这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后来,参加县里的书法活动逐渐多起来,在王金绵、于宝顺等老师传道授艺下,我逐渐从最初的写字走上了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可以说,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在了写字上。”

  “我觉得想做成一件事,既得有目标,还得有具体的行动”。

  在追求书法艺术过程中,任学增为自己定下了目标:经过三年苦练,使自己的书法水平能够在密云范围内有一席之地;五年后,让自己的书法作品挺进北京市书法展;十年后,入列全国书法展。

衔石填海,追星赶月。

  “学古人、临古人,吸取古人的笔法、字法和章法”“用笔要笔笔中锋,如屋漏痕,如锥画沙,如折钗股……”受益于密云书法前辈的指导,每次临帖,从笔画的起笔、行笔再到收笔,他均细心揣摩、潜心研究,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系列用功最勤。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尺牍》;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中秋帖》;颜真卿的《勤礼碑》《麻姑仙坛记》《告身帖》;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孙过庭《书谱》……在东邵渠山里的学校里,每当夜深人静临帖时,山中野兽的叫声便成了他练习书法时的陪乐;室内同事的酣声打不断他于纸上的行走,他暗暗立誓:笔秃千管,墨磨万挺,不及羲之便献之。

  宋朝大书法家黄庭坚曾说:“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是说:想学到书法艺术真功夫以达登堂入室之境其实是很难的,太多人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迷茫着,几十年仍徘徊在书法艺术殿堂外的比比皆是,任学增亦如此:多少个日夜的付出,书写水平始终进展甚微,他曾梦想,哪一天若能像黄石公为张良授书一样,有个真人把书法的真谛传给自己该有多好!然而,“黄石公”始终没有出现,最终,还得回到现实中自食其力。他下决心要向现实中的“黄石公”请教,于是,他决定进京拜见欧阳中石先生。

  经多方探询得知,欧阳先生住在北京朝阳内小街前拐棒胡同。任学增心怀忐忑来到胡同内,和人打听欧阳中石先生的住处,那人告诉他,你是要找会唱京剧的欧阳先生吧?前边那家就是。原来,欧阳中石先生非常平易近人,丝毫没有大家的架子,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当他向欧阳先生请教中锋用笔时,先生形象生动地告诉他:“一支毛笔握在手中,笔头垂直朝下,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按照你自己想象的笔划轻重去书写就行啦!关键是要让毛笔听你的话,这,需要功夫”。一席话,令任学增茅塞顿开,中锋用笔原来如此简单,当然,前提是要下苦功夫。

  后来,他参加了欧阳中石先生主办的北京书法函授大学。每逢周六、日,任学增便早早起床,坐公交车到阜成门,再步行半个来小时到月坛北街校址,系统学习了欧阳中石先生编写的整套教材,临习了诸多字帖,以优秀学员结业。

  从此,任学增学习书法的兴趣更加浓郁,一有机会进密云县城就直奔新华书店字帖专柜;去到北京,也必去和平门外琉璃厂选几支毛笔。那时工资很低,但在购买书法用具上他却从不吝啬。为此,妻子还曾流露不悦:花那多钱,搭那多时间,将来能有啥出息?!“等着吧,我一定写出个样子让你看看!”后来,随着任学增的书法艺术小有成就,妻子也从“不解”转变为“全力支持”。

  “先求形质,再求神采”是每一位书法家功成名就的必经之路。2009年,任学增参加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崔胜辉导师工作室学习,期间,他耳濡目染老师和同学的书法理论和实践,书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逐渐找到提升“门路”的他按照“学习古人,别无旁骛,精准临帖,融会贯通”的学习要求,以古人为师,取其精华塑造自己。一部《书谱》,他反复临摹了4年,执着地追求书法艺术最高境界;二王一脉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格调,温文尔雅与中和雍容之美感,铸就了他质朴纯雅的书法风格。在2009至2013年的五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学员教学成果展”中,他的作品两次入选,一次获奖提名,两次获奖,并在第五届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中获二等奖。有人羡慕地问他,你的字写得那么好都啥时候练?他回答:当别人搓麻的时候,当别人畅饮的时候。

  在行、草书达到一定境界后,任学增又开始沿着书法长河追根溯源,开始学习金文、小篆、汉隶。他从传统中寻找养分,在经典中寻求变化,将所临碑帖融会贯通,完成了脱壳再造。通过多年的研习,他能准确把握所临习的几种字体的笔法、结构和章法,他的篆隶行楷,皆有了自己生命气息的律动——线条峻拔清利、雄逸似飞,奇崛而又平易、跌宕而又和谐,于惊矫纵横、飘逸烂漫中透露出力的冲击和情的感染,让人从静态的字中感受到鲜活的灵魂。站在他的字前,那黑白组合下的“浓、淡、润、渴、白 ”( 浓欲其活;淡欲其华;润可取妍;渴能取险;白知守墨)分明摇曳出诗的韵味、画的美感、舞的节奏、歌的节拍。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导航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