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资讯 今日聚焦 查看内容

吴海:我向总理说“憋屈”

2015-05-1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745| 评论: 1|原作者: 厉林|来自: 中国经营报

摘要: 3月23日,吴海发出一封题为《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的公开信。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公开办公室、中国政府网、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卫生部等多个部委相关负责人,以及北京市相关负责人,在中南海 ...

  

桔子水晶酒店CEO吴海

  5月14日,在桔子水晶酒店CEO吴海发出致克强总理公开信后的第54天,国务院办公厅信息公开办公室、中国政府网、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卫生部等多个部委相关负责人,以及北京市相关负责人,在中南海召开研讨会,吴海坐在了最中间主持人的旁边。

   3月23日,吴海发出一封题为《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的公开信。近日,吴海称,这封信国务院领导已经阅读,中央编制办公室(下称“中编办”)及国家多部委、北京市、区领导都专门就吴海提出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简政放权向他征求意见。国务院职能部门的负责人随后也开始向其征询简政放权的意见和建议。

   吴海的经历其实也并非偶然遭遇,在当前国家全力推进简政放权,提高市场经济效率,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时期,吴海敢于发自肺腑地建议,虽然犀利,但客观中肯,这恰恰是当前痛下改革决心的政府所希望倾听的。

     自上而下 积极听取

   3月23日,凌晨3点15分,桔子水晶酒店的CEO吴海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消息:“半夜写了篇文章,趁着没后悔发出来了。”消息附了一篇来自“桔子水晶吴海”公众号的文章《做企业这么多年,我太憋屈了》。

   他这篇文章的内容实际上是一封致李克强总理的公开信,“对李克强总理说句话,对企业好才能真的对人民好。一个政府如果对企业(指守法企业)不好,实际上就是对人民不好。”他在文中以切身体会和所见实例,坦陈了许多政府在实际工作中的“庸政、懒政、政策陈旧、不清晰、滥用”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

   让吴海意外的是,这篇半夜发出的致总理的公开信,从第二天的清晨开始,几乎以风一样的速度在微信朋友圈、各大网站转载,许多人纷纷点赞,认为讲出了他们的心声。

   一周之后,吴海听说北京市领导非常重视,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书记已经批复了他的公开信内容,并转给市长、市政协、区长,而当东城区政协直接找到他了解情况,此刻他才有些担心,没想到政府如此重视此事,而由于自己的公司注册在东城区,在看到他发出公开信的第一时间,东城区领导以及政协就对他的文章表示了赞同,称“说得好!”

   吴海说,紧接着国办相关部门领导找他了解情况,按照他们的建议,吴海将他的意见和建议重新整理装进信封,收件人上端端正正写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吴海说,5月7日,负责国家行政审批改革的中编办体制改革司的几位司长一同探讨了如何简政放权,以及在政策审批权下放中,避免庸政懒政以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让“厨子、吃客”共同烩菜

   吴海向中编办和相关部门提交了自己的建议,并表达了自己的两个担忧:首先是现阶段,虽然中央简政放权的力度很大,但是绝大部分企业的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在中央简政放权以前都已经归属于地方和基层部门,而这些基层的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不少方面没有让众多企业感到效率和公平,因此,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简政放权是将中央利好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对于中央这次大力度的简政放权,吴海也担心出现政令不出中南海、处长执政基层“解释随性,执法任性”的问题。他的另一个担心是,政策标准下放到地方后,地方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但是缺乏一个标准,导致各地的标准不一,企业无所适从。

   为了保证简政放权落实到“最后一公里”,吴海建议,应该把中央政府职能转变的观念灌输到地方和基层政府:不是为简政放权而简政放权,而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只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改革措施,职能转变是本,简政放权是标,地方和基层政府必须有观念上的改变。

   因此,他建议:作为大厨子的每个政府部门对于涉及自己部门的行政审批或者监督管理事项必须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是否可以由市场来调节;如果市场调节,风险在什么地方,是否利大于弊,是否可以有其他方法控制风险;如果需要行政审批,是否可以减少环节,是否可以一点审批?审批流程是否顺畅,是否增加企业负担?同时,对于涉及多部门审批的事项,各部门对同样的事情是否有不一致的要求?是否可以由牵头部门统一负责,其他部门只管自己的专项?以及行政审批标准是否有统一标准,是否有不同解释空间,监督管理是否可以量化,是否有寻租空间?如何避免寻租空间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必须以书面形式与自己的简政放权具体建议和措施一起递交到上级部门。

   他认为,在为市场服务这个职能转变的意识需要时间才被接受的情况下,这种问问题的方式可以逼着厨师从市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延伸阅读

吴海:我从不后悔


  3月23日凌晨,桔子水晶酒店集团CEO吴海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wuhai222发出了一篇致总理的公开信《创业这么多年 我太憋屈了》,文章一经贴出,在企业界就引起了巨大共鸣。

  作为桔子水晶酒店集团的CEO,吴海在酒店行业有较高的关注度,他早年创办旅游在线服务网站,曾与多个中国最著名的连锁酒店品牌创始人共事携程,有过三次成功创业的经历。而吴海本人,也因其性情中人的个性而被圈内外的朋友直呼“屌叔老吴”。吴海为何要发出这样一封信?他希望民营企业能够拥有怎样的一种营商环境? 4月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对吴海进行了专访。

  不是想让政府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中国经营报》:激发你写这篇文章是怎样的初衷?现在引起的舆论关注是否会让你后悔当初公开发表致总理的那封信?

  吴海:我2014年在政协发言,政府提出让市场主导力量发挥真正的效力,政府就应该主动简政放权,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让市场发挥效力,调配资源,建立更合理的市场经营环境,而不是让政府有形的手来发挥效力。基于此,我的标题是“让市场发挥效力,给企业和政府松绑”,后来在会上发言时,觉得给政府松绑不太合适,去掉了。实际上,给企业松绑,也是给政府松绑。这就是最初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我发表这篇文章,不是让政府帮我自己的公司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想为国家出点建议。我是北京东城区政协委员,但是我从未求区领导帮我企业解决什么问题。

  对于3月23日夜里公开那封信,我也没什么后悔的,我从不后悔。实际上,最早我离开携程时,他们说你把期权留下来吧,我说不要了。如今值好几个亿,不过当初没要就没要了,我也不后悔,后悔也晚了。

  在这一次公开发表的致总理信中,我只是讲出政府的一些对企业的管理政策、方式不合理之处,并具体举些实际例子来说明这些问题。我经营的企业也没有什么官商勾结,挣的每一分钱都很干净,我也随时可以移民,但我从不想移民,因为我确实很爱自己的国家,而且我觉得中国现在的环境越来越好,讲出来也不怕会有什么后果。

  《中国经营报》:你在那封信中,用很多例子,指出我们的家规过滥、不清晰等问题,对此,有没有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吴海:其实在这封信里我列出了5条具体的解决方案,核心就是,尽量明晰审批和处罚规定,清理过时或者低效的管理法规、规定,为管理部门建立监督机制、树立服务精神。我在文章里提出了几点问题,包括家规不清楚、家规被滥用,以及家规为中间机构提供敛财机会,实际上说的都是政策条文制定的不明晰的问题。譬如,工商注册登记时,国家工商总局曾规定,除住宅性质的房产外,其他都可以进行工商登记。但是在实际执行时,往往没有这样执行。这其中有历史原因,以前的房产证对于用途写得很窄,只有百货大楼才写成商业,而公交公司建的写字楼则写着公交,工商局发现如果只有公交公司才能在这个楼注册登记,那这个楼肯定死了。于是工商局通融了一下,做货运业的也算公交类,可以登记注册,这就很荒诞。应该只要是写字楼,就能对外招租,这才是合理的。而其他涉及企业登记管理的部门对于同一个问题又有不同的规定,由于条文不够明晰,且政出多门,也造成了在各个部门存在有规矩不执行,怕出错的现象,及按照条文的解释无限缩小的做法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在审批流程上,规矩可以定得更清楚,能细则细,地方政府对规矩进行修改没问题,但是修改应该报中央批准。至于权力,我认为政府该下放就下放,企业监管是必须的。

  对处罚内容则应当尽量明晰。对于违规处罚,不要以处罚为目的,而是要让违规者以后不敢再犯。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这封信对市场环境建设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吴海:我相信我写的内容是对国家有帮助的,国家会重视这件事,我希望像一些企业家给我发的微信所期望的那样,国家借这个机会真的能有一次重大的变革。我相信政府的改革魄力。

  酒店设计成“舞台” 客人是演员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个人的性格赋予桔子水晶这个品牌怎样的一种风格和特色?在众多品牌被淹没的时代,比较有个性和辨识度是一个品牌崛起的要件,你喜欢自己这种个性和行事风格吗?

  吴海:我觉得自己的性格是比较自由和叛逆,从酒店设计角度来说,我希望我们的酒店就像一个舞台,每个客人就是这里的演员,我的工作就是搭建一个舞台。首先,酒店的基本功能要有;其次,其他方面不要把它当酒店来设计,因为每个人都想做自己,那么这个酒店就要做成一个表达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与叛逆,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就是朝这个方向走。于是,我们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酒店公司自己的设计团队,50人,3名国外主设计师。

  《中国经营报》:你曾经三次创业,创办过商之行,也做过携程的资深副总裁,后来又转型创办酒店。我曾问过你是否后悔转型实体酒店,你说过挺后悔,但是,你也自豪自己的创新。多年经营这个酒店品牌给你带来了什么?

  吴海:我觉得传统行业,有一点创新,一点高科技元素都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传统行业往往可能没法像一些新兴产业一样有爆发性的增长点。但是你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机会还是蛮大的。

  大家都希望与众不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因此我也在不断追求创新,只是觉得在传统行业,创新容易一点。以前做互联网没觉得自己聪明,互联网是聪明人扎堆的地方,而做传统行业以后,发现自己还比较聪明,有一些创新就能获得认可。

  我做的商之行公司是国内第一家电话预订公司。如果我一直在互联网行业不转型,继续创业成功的话,我相信我有可能做得比现在大得多。其实,做什么行业无所谓,有的行业已经决定了无论你做得多大,估值就这么高。但是任何行业都给我这个感觉,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即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创新。

  《中国经营报》:你讲过,要做一个位于后海的奢华酒店,未来对于桔子水晶系列品牌的发展规划是怎样布局的?其分别可能会贡献怎样的收入比例?

  吴海:我们基本上把产品线定位中端、中高端、奢华酒店三种,分别是桔子精选、桔子水晶和VUE(法语:与英文风景VIEW发音相同)奢华酒店。中端和中高端的数量多,目前有60多家,年底会开到100家左右,贡献利润的比例较大,奢华酒店可能就比较少。

  奢华酒店VUE,这是我们一个新的酒店类型,它属于城市的度假村,有点像城里的安缦酒店,安缦是以景点景观闻名的奢华酒店品牌。这么一间酒店的投资额非常大,比万豪这样的五星级酒店更为高端。投资额目前还没估算出来,但是看完设计后,我也吓一跳,到处都是木头。定价理论上为1000~2000元左右。未来具体开几间,主要看机会和条件,看城市的规模和消费能力。当然,如果有地产商有这样的需求,我们也可以做输出管理。

  曾向投资人押上全部期权

  《中国经营报》:目前,桔子水晶酒店已经经过了三轮融资。桔子酒店几次融资中,有没有比较惊险或比较困难的时刻?2012年与凯雷就估值的分歧,你提出单赌,押上自己全部的期权,为了不重新去降低企业估值。这算得上最惊险的一次吗?

  吴海:我觉得项目不错是大前提。其次是看人。这两者都很重要。可能因为我的项目还比较过硬,再加上我之前做过一些公司,口碑还比较好,没有坑过人,遇到一些利益也能做到往后让,一些投资人也比较信任我。

  我遇到的最困难时刻,就是2012年凯雷投资与我们对公司估值有分歧那次,双方根据市场情况计算一个估值,本来已经谈好了,都要签合同了,正好碰到欧债危机,又要重新谈价格。那时我不想降价,降价就意味着老股东们的股份以及员工的期权都会被更大地稀释,我自己在公司的股份很少,和员工一样主要拿的是期权。在这种情况下,我决定不降价,提出把我所有的期权押给他们,给他们一个指标,任务完成,就拿回来,任务完不成,我不要了。后来,这两年业绩达到了预期,单赌的事大家也不提了。

  《中国经营报》:从一开始创业,桔子水晶酒店就定位于偏中高端的设计师酒店,是兴趣使然,还是看到了这一类酒店的市场盈利空间?与目前众多把目光投向中高端酒店市场的连锁酒店集团相比,多年来桔子水晶的扩张速度并不算是很快的,你对这家酒店经营和发展的规划是怎样的?

  吴海:当初做这种设计师酒店,是我看到未来的市场,以及人们对与众不同的东西的追求,人们想过一种有意思的生活。

  对于桔子水晶酒店的定位,我是这样判断的。很多经济型酒店正进入中端市场,首先我们的装修成本是他们的一倍到两倍,我们一间房装修成本在18万~22万元,大部分进入中端市场的经济型酒店集团的中端品牌一间房装修花费在8万元左右,巨大的投入差距也决定了品质差距很大,加上这种个性和设计感,带来更多的溢价空间,我们在北京市中心的店能卖到600多元/间。

  与很多投资做中高端的酒店集团相比,我们的速度确实不算是很快的。目前,国内做中高端的酒店有开元和锦江饭店,很多经济型酒店做的中高端,实际上是中低端。而偏中低端的酒店,由于定价比较低,适合更大范围的城市,所以酒店数量会很大,而我们的范围会窄一点。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这些城市做拓展的时候,可以做输出管理,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深度 “屌丝大叔”的任性

  在看到3月23日微信上发出的那封“致总理的信”之前,很多人对吴海并不熟悉。但是在酒店行业,吴海却称得上是明星企业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创立的桔子水晶酒店品牌,更因为他这个人。

  他曾三次成功创业,也是“携程系”里最出名的创业者之一,他在携程的两位同事缔造了中国经济型酒店的最知名的品牌,分别是7天连锁酒店的创始人郑南雁,以及如家和汉庭的创始人季琦。

  吴海不同,他没有去做经济型酒店,也没有和他的那些朋友一样去迅速扩张,而是一直安于一隅,做高投入,追求个性风格的中高端设计师酒店。看上去,他有些偏执,一个定位500~600元的精品酒店,却偏偏要去比拼五星级酒店客房的豪华,甚至为了提高隔音效果,做实木门,寻找最隔音的材料,甚至不允许隔墙上有影响隔音的插座。

  当年的创业伙伴的酒店规模上百家时,他只有几家,当创业伙伴的规模几百家时,他只做出了十几家,当创业伙伴做到了上千家时,他仍然只有20~30家。创业伙伴们早早去“敲了钟”,他还在埋头做他的创新。

  别人追求规模,他追求特色,小伙伴们都迈向高大上,他还安于做个屌丝大叔。也许,这就是吴海的个性。

  吴海很随性,他几乎不穿西装,无论是在公司上班还是见投资人,只有2014年1月在东城区政协大会上的那次演讲,他穿过一回,为此还在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穿西装的照片。

  在2012年2月18日,吴海在个人微博发表文章“讨贼檄文”,表示将“取消打不还手的规定,可以不接待很过分的客人,可以不保护殴打酒店同事的客人隐私”等。这类血性的做法还有很多。同样在2012年,为了双方在估值上的分歧,吴海和全球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凯雷基金公司之间进行了一场赌局。因为突如其来的欧债危机,凯雷提出了降低最初同意的公司估值,为了让老股东们的股份和员工的期权不因重新估值而受到更大的稀释,他把自己全部的期权抵押出去。如果企业做得不好,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他的期权将全部转给凯雷;而如果企业做得好,他才能拿回自己的期权。其实,这些期权也是他自己在桔子水晶酒店的绝大部分资产,换句话说,如果没完成指标,他十年白做。

  2014年,他又计划再次把公司最新计划发放的大量期权全部分给他的同事,自己一股也不拿。

  有人说他是性情中人,也有人说他行事叛逆,他不认为自己特立独行,只是敢表现自己的特征。

  老板秘籍

  1、创新才有机会

  我觉得传统行业,有一点创新,一点高科技元素都能带来非常大的变化。传统行业往往可能没法像一些新兴产业一样有爆发性的增长点。但是你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机会还是蛮大的。

  2、酒店的设计就是“搭建舞台”

  从酒店设计角度来说,我们的酒店就像一个舞台,每个客人就是这里的演员,我的工作就是搭建一个舞台。首先,酒店的基本功能要有,其次,其他方面不要把它当酒店来设计,因为每个人都想做自己,那么这个酒店就要做成一个表达自己的地方,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与叛逆,与众不同。所以我们在设计上就是朝这个方向走。

  3、定位要准确

  对于桔子水晶酒店的定位,我是这样判断的。很多经济型酒店正进入中端市场,首先我们的装修成本是他们的一倍到两倍,我们一间房装修成本在18万~22万元,大部分进入中端市场的经济型酒店集团的中端品牌一间房装修花费在8万元左右,巨大的投入差距也决定了品质差距很大,加上这种个性和设计感,带来更多的溢价空间,我们在北京市中心的店能卖到600多元/间。

  吴海简介

  1969年出生,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信息管理系。1997年创办中国第一家提供酒店预订服务的公司——商之行,公司成功退出后投身过携程,创建过财富之旅,将财富之旅成功卖给新浪。2006年吴海创建了桔子水晶酒店集团,旗下包括桔子水晶、桔子酒店及VUE三大品牌,从2007年第一家桔子酒店开业到今天已经有60多家酒店在运营,近60家酒店在建设,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其中第一家高端奢华品牌VUE今年将在北京后海开业。



1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万里无云 2015-5-16 22:35
点赞!

查看全部评论(1)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