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资讯 企业文化 查看内容

消除就业“隐形门槛”,还得从“更新观念”开始

2025-05-1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82| 评论: 0|来自: 新华每日电讯

摘要: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14.4万人,新增51.2万人。近年来,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越来越多残疾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但与此同时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为914.4万人,新增51.2万人。近年来,残疾人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越来越多残疾人顺利走上就业岗位;但与此同时,一些企业依然对残疾人“保持距离”,认为残疾人工作能力有限、管理成本和经营风险较高,残疾人就业的“隐形门槛”不容忽视。

破除残疾人就业的“隐形门槛”,要从重新审视“关爱残疾人”的实践逻辑开始。这些年,一种吊诡的现象正在滋生:一方面,越来越多人加入扶残助残队伍之中,“关爱残疾人”的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一些残疾人却只能被健全人设立的“统一标尺”丈量,被困在“弱者叙事”的刻板印象之中。细细想来,当我们着重强调残障群体的特殊性,一味突出“帮扶”和“优待”,何尝不是在残疾人身边筑起了一道“善意的高墙”?

只有理顺了“关爱残疾人”的实践逻辑,才能更好消除对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误判。提到残疾人,一些人总会将他们和“残缺”联系在一起,但盲人青年“用耳编程”,敲出“数字盲道”;肢残女孩“以嘴为指”,电商平台越做越大等励志故事不断刷新公众认知。残疾人用自己的努力屡屡证明,当就业形态从流水线走向创造力工坊,从比拼体力转向智慧竞技,他们完全有能力成为新就业形态的生力军。

各方必须意识到,残疾人就业不是简单的福利性安置,“按比例就业”政策也不能僵化机械执行。要让更多残疾人融入就业市场,需要以新思维构建多元赛道,让不同能力的个体都能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坐标系,不能让有梦想的残疾人被困在低技能、低成长的岗位之中。

值得肯定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地方坚持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把残疾人的生理特征转化为专业优势,正在开辟人岗适配的新蓝海。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人们心中的感念逐渐更新,盲人成为心理咨询师、听障者成为设计团队核心成员、肢体残疾人等从事电商运营将在不远的未来成为新常态。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也将从“帮扶对象”变为“价值伙伴”,在多元赛道中绽放生命个体的独特魅力。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