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尔山,漫步国家森林公园,感受清凉夏日;甘肃敦煌,坐在鸣沙山上,听一场星空演唱会;江苏连云港,走进体育场内,共享“苏超”盛宴;北京朝阳,打卡中国科学技术馆,与人形机器人合影互动…… 暑期历来是出游旺季,也是全年文旅消费的重头戏。文化和旅游部于7月至8月举办2025年全国暑期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期间各地将组织超4300项约3.9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同时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发放超5.7亿元消费补贴。 提振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文旅消费则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一系列相关重要举措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围绕六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扩大文体旅游消费”。近期,多地围绕提振消费,相继发布行动方案,文旅消费都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消夏避暑、滨海度假、观演赏剧、赶集看展、亲子研学、夜市游乐……丰富多彩的暑期文旅活动,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 这个暑期,文旅消费呈现出的新动向值得关注。“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不少地方拉动消费的重要抓手。当下,文旅消费的资源依赖性逐渐减弱,重心由传统的观光和购物向追求精神需求和情绪价值转变。对此,各地应立足资源特色,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推出更多应季应景的文旅精品,并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在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上,有些地方的实践探索颇有借鉴价值。以成功“破圈”的“苏超”为例,球迷和游客追随赛事足迹,跨区域流动、跨领域消费,形成了“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的新模式。有数据显示,“苏超”带动江苏目的地的过夜游客大增,多个城市的暑期酒店预订量均实现翻倍增长。暑期结合赛程安排,江苏正陆续举办博物馆夜游、文创市集、美食体验等特色文旅活动,以吸引更多游客。 促进暑期文旅消费,也离不开高品质的服务和良好的消费环境。无论是职能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还是景区畅通服务渠道、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抑或是地铁公交延长运营时间、酒店宾馆常备防暑降温物品,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还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文旅消费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游客的文旅体验,不仅涉及地方形象,也关乎文旅高质量发展。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体验”,并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花钱才能花得满意舒心。口碑树立起来了,八方来客就会源源不断。一年当中,暑期无疑是文旅消费的超长黄金期,面对丰富的发展机遇,各地不容错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