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神韵餐饮部抗洪员工坚守灶台用热菜热饭扮靓向善星空 在密云区历史罕见的汛情中,东方神韵餐饮部全体员工舍身忘我,在暴雨洪流中坚守岗位,以“硬核”后勤保障筑牢救灾餐饮防线,让“向善”力量在守望相助中星光灿烂、温暖人心。 项目经理王翠莲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灾情发生后立即协助副总经理姜清林建立应急指挥体系。面对冯家峪镇道路全毁的困境,她与姜副总经理带领团队徒步数公里往返运送物资,用双肩扛起“党员责任区”的使命。在太师屯餐厅人力告急时,她连夜组织跨区域支援队伍,用“党旗红” 凝聚起“餐饮蓝”的战斗合力,让救灾人员在风雨中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关怀。 北庄主管付小红在目睹前车被洪水冲走后,依旧临危不乱,沿着山根边缘侥幸逃生。脱险后,她虽吓得大哭,但仍不忘联系员工,督促他们尽快转移。由于食堂食材短缺,付小红在采购途中不慎摔倒受伤。即便被诊断为胸骨骨折,医嘱要求休养,她却凭借着“团队主心骨”的担当,毅然蹚水返回岗位。她用沙哑的嗓音协调食材调配,在暴雨中开辟出一条“生命补给线”。 不老屯主管丁亚开作为一名新入职员工,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于凌晨4点绕行十几里路,积极动员员工利用电动车分批转运食材。面对桥梁断裂、河水湍急的危险处境,她带领班组在临时道路上接力搬运物资,连续12天,供餐工作从未间断。她秉持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信念,切实保障了前线能吃上热饭热菜。 冯家峪主管李娇不顾路途遥远,从太师屯绕路几十公里赶回公司,加入救灾队伍。她肩扛几十斤食材,徒步穿越塌方路段。在断水断电的餐厅里,她带领4名员工,每日为500 - 600人次提供服务。凭借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非凡魄力,她在淤泥中搭建起临时灶台确保供餐。 溪翁庄主管马荣越率领一支9人的团队,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运转。在日均要处理600份餐食的巨大压力下,她们连续10天从早到晚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当有人问她为何不申请支援时,她语气坚定地说:“还有更困难的地方正等着公司去支援呢。” 太师屯主管庄文燕带领10名员工,自7月28日起,每日为一线工作人员及安置点群众供应400至2000余份餐食。他们每天凌晨5点前全员到岗,从烹饪制作到分装配送,各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在公司协调支援下,团队克服了交通中断、物资短缺等难题,甚至突破了日常工作的极限,确保热饭热菜能够及时送达救援现场和安置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持续了多日,为疲惫的救援人员和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与力量。 冯家峪服务员任媛媛舍弃了救助点的安全庇护,毅然独自返回餐厅,清理淤泥并整理可用食材。她凭借拿手的家常厨艺,为救灾人员精心制作手工面条,哽咽着说道:“他们已经吃了两天泡面,我们能多做一口是一口。”这份质朴的善意,让救灾现场洋溢着家的温暖。 太师屯服务员王立光家中的房屋和家具全部被洪水冲毁,但他仍坚守岗位,坚持为大家蒸馒头。他眼含热泪地说道:“看着大家吃不上饭,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他以“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传递着共克时艰的坚定力量。 北庄服务员曹秀英踩着梯子翻墙去上班。望着家中那一片狼藉的景象,她默默抹去泪水,坚定地说道:“人没事就好,救灾更要紧。”在同事失联的状况下,她毫无怨言地默默承担起双倍的工作量,以 “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坚守” 诠释着自己向善的初心。 餐饮部司机班全体成员24小时随时待命,每日装卸数百箱物资,往返于各个灾区之间。从凌晨5点一直忙碌到深夜8点,他们凭借布满老茧的双手,及时将矿泉水、泡面等物资送达目的地,以“车轮上的坚守”打通了救灾的生命线。 支援组刘志刚、虞军、赵进秋、王红梅、杨小影、赵瑞、贺丽晶、张长红、朱红霞、李玉玲、白玉艳、林立、王欢、林子奕等积极响应号召,支援灾区食堂。39 名员工连夜集结,组成“支援先锋队”。他们在保障本单位餐厅供餐的同时,轮番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冯家峪、太师屯等地,以“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于洪水中筑起一座流动的后援堡垒。 餐饮部全体员工在洪水中书写忠诚,有的家被冲毁仍坚守岗位,有的与家人失联仍服务群众,有的连续奋战多日未合眼。截至8月10日,80余名员工仍战斗在一线,用“不退半步”的决心守护着救灾后方。 虽然抗灾是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但是餐饮部也没有把任何一项日常工作放下,8月1日,餐饮部成功接手檀营街道食堂。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东方神韵餐饮部将“向党、向上、向善”的精神融入每一份热饭、每一次物资搬运、每一声暖心问候之中。正是这些默默无言的付出,与被传颂的故事交相辉映,才让这份全员共赴的善意,更显深沉与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