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资讯 今日聚焦 查看内容

为何要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

2025-10-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 评论: 0|来自: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摘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近日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表示,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近日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时表示,通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这句话迅速刷屏,令人振奋。这种振奋既源于目标的宏大,更源于路径的清晰。

  为何要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这是破解增长瓶颈的核心抓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些传统动能减弱、新动能补位慢”的现实挑战。一方面,传统动能作为曾经的增长主力,虽可通过技术改造释放潜力,但短期内难改增长放缓态势;另一方面,新动能虽表现亮眼,但尚在培育壮大之中,与传统动能的体量相比仍是“小块头”,还不能完全弥补传统动能下降的缺口。10年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是要构建起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技术产业扩容的双增长极,实现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为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这是重塑产业优势的关键之举。我国虽是多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短板始终制约产业竞争力。核心零部件、高端材料等领域仍受限于人,在全球价值链中多处于中低端环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不足20%,这一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当前,发达国家都将高技术产业作为战略博弈核心,我国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既能在优势领域巩固领先地位,又能在未来赛道抢占先机,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掌握全球产业分工主动权,最终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跃升。

  这也是抢抓科技革命窗口期的战略抉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重构生产流程、变革产业模式。同时,全球技术创新进入新技术密集涌现、突破速度加快且对产业变革驱动作用显著增强的活跃期,但新技术往往又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既能抓住先机,布局新技术,抢占新赛道;又能通过体系化创新抵御风险,避免技术踏空,筑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我们有底气。先看产业基础,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242908亿元,占GDP比重已超18%,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新能源汽车、光伏、5G等产业领先全球,这意味着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并非空中楼阁。再看发展潜力,研发投入持续加码,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量居世界第二位,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不断涌现突破性成果,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加之一揽子政策支撑,以及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应用场景等优势,10年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绝非空谈。

  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关键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方面,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有望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成为高技术产业扩容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瞄准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与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前沿赛道,推动这些产业逐步从技术储备转向市场应用,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两者协同发力,既能筑牢当下增长根基,也将开拓未来发展空间。

  再造一个高技术产业不是简单的量变,而是中国制造的质变。当新兴产业的集群效应持续释放,未来产业的创新活力加速迸发,这场跨越10年的产业变革,将让中国制造摆脱“大而不强”的标签,以更具韧性、更富创新力的姿态,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站稳脚跟,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的产业动能,也为世界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