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是农民生活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妥善化解涉农村土地纠纷,对于保障农民切身利益、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1月25日上午,平谷法院召开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审理情况新闻通报会,发布《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通报2020至2024年该院在涉农村土地领域纠纷化解的创新机制与工作成效及8个典型案例,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发展提供司法指引。平谷区人大代表、农业农村局代表、乡镇和村委会代表受邀参加。新闻通报会由平谷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许友刚主持。 白皮书显示,平谷法院2020至2024年共审结涉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644件。平谷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扬介绍,此类纠纷主要集中在合同履行环节,有相当一部分案件表面是合同履行争议,但深层原因与农村违法建设整治相关,此类矛盾较为尖锐;案件地域分布呈现集聚特点,与地区经济发展和重大项目占地密切相关,涉及村委会或合作社的案件440件,占比68.3%;案件适用简易程序447件,占比69.4%,判决205件,占比31.8%,大量案件在基本事实与法律关系上较为清晰,实现“简案快审”。 值得关注的是,虽案件数量总体保持平稳,年均在100件左右,但2024年收案量显著上升,达250件,同比增长158%。李扬指出,这一增长主要源于某公司与某村百余户村民之间因土地流转合同引发的一系列纠纷集中进入诉讼程序,案件调撤率54.4%在很大程度上也源于这一特定系列案件的集中、高效处理。面对此类群体性纠纷,平谷法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运用示范诉讼、集中调解等方式,高效平稳地实现了批量化解。 据介绍,针对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对抗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平谷法院采取了四项关键举措:强化裁判文书说理与判后答疑,让当事人输赢皆明;做好统一裁判尺度工作,深化示范诉讼机制,提高群体性纠纷化解效率;开展靶向普法、精准发送司法建议,推动矛盾源头化解;加强部门协同,延伸司法服务,搭建对话平台,服务区域发展大局。 扫码查看《平谷法院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2020-2024年)》 “涉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可按‘合同生命周期’划分为订立、履行、流转、解除四类。”平谷法院峪口法庭庭长张虹雨介绍,合同订立阶段存在程序或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条款模糊、名实不符等现象;履行阶段围绕费用、用地和用途易产生承包费拖欠、违规改变用途、“以租代征”等争议;流转阶段因程序不规范、性质认定分歧、权利链条断裂等引发纠纷;解除阶段则突出表现为单方解除、征地拆迁导致的合同终止等情形。 针对上述问题,张虹雨提出五项针对性建议: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序推进问题合同整改;强化程序规范执行,防范群体性纠纷风险;协调推进确权到户与规模经营,防范新型经营模式风险;加强特殊群体权益保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纠纷预防与多元化解机制,实现源头化解。 平谷法院峪口法庭副庭长信小静发布了八个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案件典型案例,内容涵盖合同效力认定、违约责任划分、流转性质界定等关键法律问题。案例明确了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合同无效、上游合同解除后的损失分担、部分解除权的认定等裁判规则,为相关实践提供了清晰指引。 在某投资公司与某旅游公司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中,案涉土地为村集体所有,自2006年起规划性质为林业、农用地或生态保护区,从未取得建设用地审批。2008年,某村委会与某旅游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发“浅山区木屋项目”。2011年,该旅游公司又将其中105亩土地以3000万元转让给某投资公司进行独立开发。投资公司在支付1150万元后项目停工。2015年双方虽签订补充协议,但投资公司仍未履约。此后,涉案土地上的建筑物因属违建被强制拆除。投资公司遂诉至法院,要求确认协议无效,并判令旅游公司返还转让费及赔偿建房损失。平谷法院审理认为,双方协议约定在农业用地上建设房屋,改变了农业土地用途,且未办理转用审批手续,该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法院认定双方签订的相关协议均属无效,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故判决旅游公司返还投资公司土地转让费1150万元。该案明确了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凡合同约定改变基本农田农业种植用途的,因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一律无效;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各方按过错程度承担相应责任。 “土地问题事关农民根本利益与农村社会稳定”,李扬表示,平谷法院将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发挥审判职能,努力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法治轨道上健康有序发展,为平谷区乡村发展与“农业中关村”建设筑牢法治根基。 平谷区人大代表 黄凤玉 平谷区大兴庄镇人大主席 平谷法院通过审判数据发现规律,向社会发布《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这不仅是简单的案例汇编,更是对基层治理漏洞的精准“诊断”和“药方”,体现了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深刻转变,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对于构建规范有序的农村土地市场,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平谷区人大代表 李富东 平谷区金海湖镇水峪村党支部书记 今天通报的案例非常接地气,比如关于“代耕代种”与“转让”混淆的案子,在我们基层就很有代表性。平谷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不仅厘清了法律关系,更像一本“法治教科书”,给我们村委会和农户提了醒,在土地流转时一定要签好规范合同,避免日后产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