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17日传出消息,中美两国30位重量级企业CEO将在习近平访美期间对话。 在当前经济形势背景下,哪些“巨无霸”企业的老总会有幸随访,这些企业与以往有何不同?尤为瞩目的是,中国互联网三巨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老总均出现在此行15人名单中。针对愈演愈烈的网络安全争端,中美两国互联网企业将无法回避碰撞,能否擦出火花,值得期待。 ![]() 9月17日,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宣布,中美企业家将于9月23日在西雅图进行一场“重量级的对话”。与会者包括15位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和15位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同样,习总也将会出席这次对话会。 习总访美,去哪里、谈什么、谁跟着去,自然是各方关注的话题。而这次随行的15名企业家,名单也很有意思。 名单 中方去了15个企业领袖,大多数是所在集团的CEO或者董事长。 他们是: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百度的李彦宏;中远集团的马泽华、中国建筑的官庆、中国银行的田国立、工商银行的姜建清;万向集团的鲁冠球、联想集团杨元庆、新奥能源的王玉锁、双汇集团的万隆、伊利集团的潘刚、海尔集团的梁海山;以及,玉皇化工的王金书和天津钢管集团的李强。 而参加这场对话会的美方15名企业家,同样各个是商界大佬。他们执掌的,是通用汽车、亚马逊、思科、苹果、霍尼韦尔、杜邦、微软、陶氏化学、百事、波音、星巴克、IBM等企业。其中,不乏贝索斯、巴菲特、库克等中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名字。 随行中国企业家中,马云、李彦宏、姜建清、鲁冠球等都属于“熟脸”,经常跟随习李出访;而马化腾、官庆、梁海山、王金书等,则属于头次跟习近平出访。 身份 从企业性质来看,此次随访的,有国企也有民企。而从企业所涉及的领域来说,互联网(百度、阿里、腾讯)、金融(工行、中行)、汽车(万向)、能源(新奥能源)、粮食(双汇、伊利)、建筑(中建)、化工(玉皇化工)、制造业(天津钢管)等是这些企业的主要涉及领域。 当然,有的企业往往涉及多个领域,比如BAT(百度、阿里、腾讯)既参与电商,也参与互联网金融,甚至涉足能源领域。而作为汽车制造企业的万向集团,前不久刚刚在旧金山与普利茨克家族合作投资价值十亿美元的酒店项目。 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企业参与这次高级别对话?在岛叔看来,原因主要有三。 首先,当然是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都是“排头兵”,而这些领域在当下的中国也很关键。比如“互联网+”是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现代金融体系正在中国逐步形成,而能源、化工、制造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在经济新常态的情形下正寻找转型之道。 而第二点,是可以与此次习总出访形成“对应互补”。比如在汽车行业,对应万向集团的有通用汽车;在互联网领域,对应BAT的,有亚马逊、苹果、思科、微软,对应联想的有IBM;在金融领域,对应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的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在食品领域,美国有星巴克、百事;在化工领域,美国有陶氏化学……这些行业和从事领域相对应的中美企业,他们碰在一起很有可能就对应领域展开磋商,甚至达成合作。 另外,还有最后一个特点,便是入选的中国企业都有丰富的海外投资经历。除了刚提到的万向集团收购美国酒店,还有像中远集团开辟北极航线、争取希腊港口,中国建筑在国际上承包工程(美国洋基体育场火车站项目、巴哈马大型海岛酒店项目、阿联酋迪拜棕榈岛总督酒店项目)、并购建筑公司(例如美国PLAZA建筑公司),双汇集团收购海外食品公司(例如史密斯菲尔德食品)等等。 这些,都是即将参与战略对话的中国企业身上具有的标签。 惯例 事实上,让企业家随领导人出访,现在也是一种惯例。从20世纪90年初开始考虑这个问题开始,到现在,不论是国家领导人出访还是参加博鳌亚洲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经济峰会,中方都会组织企业家随行。 原因也很简单,国家想要给企业家走出国门谈合作来搭建平台、创造机会。 虽然出访要经历一系列的申请和审核,同时要自负出访费用,但很显然,对这样的机会,企业一向申请踊跃。2012年2月,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率500名企业家访美;2014年4月,习近平出访欧洲四国,随行的经贸代表团人数达200余人;同年7月,习近平访问韩国,经济使团有250人之多。 从这次来看,领导人每次出访选择随行企业家,也有不同的考虑,其中会体现出思路的变迁。 变化 简要的来个对比。 2014年,习近平出访欧洲期间,随行的企业涵盖了汽车、金融、能源、医药、科技等各个行业。但仔细观察来看,当时的汽车、能源行业是重点,比如汽车领域就有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华晨董事长祁玉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等;而能源方面则有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 而像互联网的三巨头BAT,当时却没有列入其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岛叔认为,一个是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比如能源和汽车行业从传统支柱走向面临转型调整,而互联网企业则异军突起,开始在经济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而另一方面,从地域差别来讲,美国与欧洲的优势产业不尽相同,属“因地制宜”。能源、汽车、航空是欧洲的优势产业。在那一次的出访中,中欧双方企业在这些领域签订了很多大单。比如在法国期间,中国航空器材集团与空客公司签百亿美元协议,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签加强核能合作协议;在德国,戴姆勒股份公司与北汽集团、华晨集团与宝马集团、大众集团与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分别签署协议;在荷兰,中粮收购荷兰农产品公司Nidera51%股权、伊利集团与荷兰达成了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合作。 而对于美国来说,互联网、电子信息产业是其在全球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而中国在这里领域又异军突起,因此双方具有可交谈的空间和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针对中美即将重点关注的网络安全与合作问题,互联网企业作为有所涉及的企业,难免不会谈到这一领域的话题。当然,其他领域同样也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相信同样会有所收获。 延伸阅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于9月22日至25日赴美进行国事访问,9月23日,中美企业家将在西雅图进行一场重量级的对话。 当地时间9月16日,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宣布,此次会议与会者包括15位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和15位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习近平将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保尔森基金会主席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将主持与商界领袖的讨论环节。 保尔森是一位“中国通”,之前多次访华,曾任美国财政部长、大型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据介绍,此次会议由保尔森基金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主办,中美两国商界领袖将讨论两国面临的问题、挑战和机遇,并探讨如何加强中美经贸关系。 西雅图是习近平此次访美的首站,他将于9月22日至24日在此停留,期间还会访问微软公司总部以及波音位于埃弗雷特的大规模工厂,这里是波音-787梦想客机的组装地。 据保尔森基金会公布的名单,在西雅图参与中美企业圆桌会议的首席执行官包括: 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 马 云 阿里巴巴 鲁冠球 万向集团 马化腾 腾讯 杨元庆 联想集团 王玉锁 新奥能源 马泽华 中远集团 官 庆 中国建筑 万 隆 双汇集团 田国立 中国银行 姜建清 工商银行 潘 刚 伊利集团 李彦宏 百度 梁海山 海尔集团 王金书 玉皇化工 李 强 天津钢管集团 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 玛丽·博拉(Mary Barra)通用汽车 杰夫·贝佐斯( Jeff Bezos)亚马逊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伯克希尔·哈撒韦 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思科 蒂姆·库克(Tim Cook)苹果 高德威(Dave Cote)霍尼韦尔 鲍勃·伊格尔(Bob Iger) 迪斯尼 柯爱伦(Ellen Kullman)杜邦 利伟诚(Andrew Liveris) 陶氏化学 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微软 卢英德(Indra Nooyi)百事 丹尼斯·穆伦伯格(Dennis Muilenberg)波音 汤姆·普利兹克(Tom Pritzker)凯悦酒店 吉尼·罗睿兰(Ginni Rometty) IBM 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星巴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