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首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暨首届京津冀信用体系合作共建研讨会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北京市副市长隋振江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天津市发展改革委、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共同签署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蒋丽英代表京津冀信用主管部门发表了《京津冀社会信用体系合作共建宣言》,京津冀共同倡议: 建立相对一致的信用制度。在信用地方立法、信用标准与技术规范、信用服务市场规范发展政策、守信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制定工作中,加强交流合作,形成相对一致的信用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区域信用建设的顶层设计,指导和推进区域信用合作共建,共同争取国家在京津冀安排社会信用体系试点示范。 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探讨制定相对一致的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加快建立京津冀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三地间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依法向社会提供京津冀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查询服务,推进与国家和其它省市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加快探索跨省市的“互联网+信用”服务和监管模式,共同加强对区域内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 构建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加大对守信主体跨区域业务的支持力度,为守信主体提供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激励政策;对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环境污染、制假售假、盗版侵权、非法集资等严重失信行为,以及对失信被执行人的制约,共同加大公开披露和惩戒力度,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区域联动机制。 促进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共同建立区域信用服务市场协同发展合作机制,推进信用服务行业交流与合作,加强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管理,实现信用产品跨地区互认使用,加大对信用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共同培育一批公信力较高、业务能力较强、服务水平较好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信用服务机构,推动信用服务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信用人才培训教育。共同建立信用管理人才教育和培训合作机制,推进信用管理职业培训和专业考评工作,加强京津冀信用专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信用从业人员的交流与培训,支持高等院校设置信用管理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在研究生培养中开设信用管理研究方向,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加快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共同围绕“信用京津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信用知识普及和诚信宣传教育活动,营造知信用、守信用、用信用的社会氛围,使诚实守信成为京津冀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基本准则。切实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将“信用京津冀”打造成引领全国、接轨国际、走向世界的金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