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16年IT领袖峰会在深圳召开。峰会场面异常精彩,吴鹰主持,李彦宏、马化腾、杨元庆、贾跃亭做对话嘉宾的高端论坛高潮迭起。嘉宾高段位是一方面,心机boy兼最能让嘉宾吵起来的主持人吴鹰更是立了大功。“马化腾,如果有一天阿里巴巴成了你的,你如何做得比马云更好?”“假设联想和乐视联合起来与百度、腾讯竞争,你们怎么应对?”......抛出一个又一个神提问的吴鹰看着台上嘉宾撕得异常热闹,更是会心一笑,“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这么难的问题,四位大佬是如何应对的呢?本文根据嘉宾发言整理。
吴鹰:百度愿不愿意把数据拿出来共享?
李彦宏:共享越深入越好,人工智能是“披着羊皮的狼”

中泽嘉盟董事长、数字中国联合会主席吴鹰:想问一下李彦宏,大型公司资源越来越多,很多大数据掌握在大公司里,而且在不断增加,这会阻碍共享经济发展吗?你们愿意把数据拿出来共享吗?
百度CEO李彦宏:我们每天的数据处理量很大,所谓的互联网+和其他领域的结合其实就是数据和其他行业的结合,数据越多,共享越深入,越有助于改进、完善技术。
共享经济的定义其实和共产主义经济的定义类似,都是按需分配,我们非常相信这样的经济,但理想很美好,还是要靠实干。产业的发展还是要靠技术。
网上有一个段子说,我是人类反抗军最后一个人工智能工程师,其实人工智能没那么可怕。用老百姓的话说,人工智能就是“披着狼皮的羊”。当然,人工智能也会先替代一部分技术性工作,比如翻译,包括同传。
吴鹰:传统的IT公司如何为共享经济服务?
杨元庆:没有IT技术的发展,就没有uber、滴滴。

吴鹰:这个问题抛给杨元庆,传统IT公司如何为共享经济服务?
联想集团CEO邻杨元庆:我觉得传统的IT公司必不可少,我想挑战一下你的用词。“共享经济”这个词,其实用“分享”更加恰当。不管是共享经济还是分享经济,都不是新事物,农耕时代、商业社会都是从分享开始,包括物物交换。
如果没有IT技术的发展,就没有Uber、滴滴,没有Airbnb。分享经济发展到今天,才刚刚开始。联想也在思考怎么用好分享经济。以前要建很多维修站,投入很大,联想现在考虑建一个分享平台,不需要建维修站。我想把整个联想建成一个分享的平台,大规模的生产制造、采购、全球化的营销渠道,都可以是一个分享平台。你可以用联想的实验室和渠道,只要专心把产品做好。
吴鹰:乐视这个小公司靠什么和BAT竞争?
贾跃亭:上一代互联网企业已经到巅峰,下一代靠未来。

吴鹰:这个问题给贾跃亭。乐视市值一千多亿,但这是在高市盈率的基础上,而且最近停牌了,下个礼拜开盘会不会跌我不知道,我希望能涨。我想问一下乐视靠什么和BAT这些企业竞争,乐视的企业理念和共享经济之间的关系?
乐视控股CEO贾跃亭:乐视的生态系统模式没有挑战任何人,看似乐视与全世界为敌,但乐视其实是最好的生态伙伴。乐视生态很大的特点就是“开放的闭环”。生态经济的特点是在不同物种之间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不同价值,共生和谐共享。这是我们所理解的生态经济的核心特点。
共享的特点第一个是全球化,第二特点是生态层面,全方位的共享,包括能力、资本、价值的共享,如何能够实现价值共享才是核心特点。
乐视的目标不在于挑战BAT,挑战联想,而是想要在一个新的维度去竞争。我们不是把互联网当作产业来做,而是用互联网和云去变革产业,成为各个产业链的基础。我们希望把竞争对手变成合作的关系,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
吴鹰:贾跃亭很“谦虚”:不和BAT、联想竞争,而是要合作。但我们也听到这么一句话,贾跃亭说他们是在更高维度上展开竞争。有个词叫“降维攻击”,一个在第三维度的人攻击还在第二维度的竞争对手,就像踩死几只蚂蚁一样。
吴鹰:马化腾,如果阿里巴巴有一天成了你的,你怎么做的比马云更好?
马化腾:很难说。

吴鹰:马化腾,如果阿里巴巴变成了你的,你会做什么?怎么做的比马云更好?反正马云不在,放开讲!
腾讯CEO马化腾:这个尖锐的问题,我之前没有想过。每个企业它的成长过程、文化、组织、领导人都不一样,很难说如果阿里巴巴是我的,我能做什么。我更倾向于一个多元化的生态,里面有很多企业,越做越小,越做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这些企业会撑起生态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是帝国,而是生态。
马化腾和贾跃亭避谈竞争
李彦宏:其实竞争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李彦宏:刚才马化腾和贾跃亭都很谨慎,避免谈竞争,我觉得这不太对。在我看来,科技的创新不是单靠脑洞大开和凭空想象,创新背后有两个很重要的推动力量不能忽视。
一个是战争,每个人都希望活着,在这种极端的环境下,很多人被迫激发出了很强的创造性;第二是商业,不是因为哥伦布的好奇心新大陆才会被发现,这个过程背后有西班牙王室,经济力量的支持,这样哥伦布才能带着庞大的舰队和科学家去新大陆。很多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有商业的力量在推动的,我们讨厌战争,但我们可以用商业的力量推动科技进步,推动创新。而商业的推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竞争。商业竞争和战争一样,都在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只不过是公司的死亡。
吴鹰:如果联想和乐视联合起来和百度、腾讯竞争......
马化腾:现在都组团攻击了?
吴鹰:今天的座位正好是元庆和跃亭挨着,马化腾和李彦宏挨着。假设贾跃亭和杨元庆你们俩合作,来应对李彦宏和马化腾。对他们的挑战是不是比你们单独作战更有竞争力?
杨元庆:我的回答恐怕会让你失望,我觉得我跟台上三位的公司都有很好的合作机会,当然如果吴鹰非得让我拉郎配的话,我们当然也很愿意跟乐视合作。其实联想就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提供智能设备服务的公司。
实际上如果只是卖设备,我们其实不拥有客户,我们跟客户的接触点是非常少的,只有在买卖、维修的时候,才有机会和用户接触。本质上我们是一个产品导向的公司。未来我们希望是一个客户导向的公司,要跟客户有更密切的联系。这种客户不是指年活跃用户,我们希望是月活跃,甚至是日活跃用户。什么东西能够黏住用户?除了对电脑的维护、管理,用户更多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玩游戏、看电影、搜索、社交,这些才是用户使用你的硬件设备的时候,他最根本的用途。只有考虑这些功能,才能让这个用户黏住你。
我们未来非常愿意和所有的生态内厂商合作。当然,一方面我们帮着你们推广一些应用和服务,另外一方面,你们也别把用户完全给我们劫持。用户的信息分享也好,共享也好,这个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得我们知道怎么改进,怎么样提供服务内容和应用才能使用户更加喜欢。
吴鹰:元庆还是比较含蓄,可能你们之间也有合作,不过我的问题只是假设,你不用太紧张。
马化腾:现在不单打独斗都组团攻击了?其实很有趣的是,互联网的发展,都是跟终端有关。互联网从PC到移动,硬件终端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看到有两个流派的,像苹果,硬件有很大的作用。还有一个是软件主导的,像安卓,让硬件厂商分化。这是个博弈,中间有联动,不同的生态间有很大的区别。没有一个永恒的答案,这两个流派都有很好的发展,我希望的让消费者有更多的可选择性。
李彦宏:腾讯和百度的企业文化虽然很类似,但是不可能合并,两个体量这么大的公司如果合并的话,是很麻烦的。
我们不能到他们擅长的领域里面去打仗。最最关键的是,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果哪一天我们要做一个硬件,那这个东西就很可怕了。要打胜仗,就要知道自己擅长的。
贾跃亭:BAT是三座大山,压得创业公司暗无天日
李彦宏:这三座大山都是盆景,别太当真。
贾跃亭:如果非要分两个阵营,要分出一个胜负的话,我觉得这还是竞争的思维。乐视除了硬件之外,也有大量的软件系统,同时也有互联网,也有内容,它是四位一体的。的确在互联网维度,在内容的层面,我们和百度、腾讯有一定的竞争关系。在视频软件方面,我们说乐视是以一敌三,压力山大。很多人在视频领域烧了无数的钱,最后全部死掉了,真正剩下的只有BAT,和一个侥幸苟活的乐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为什么乐视能够侥幸苟活?在中国大家都说BAT是三座大山,笼罩了整个互联网,导致很多真正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暗无天日,大家看不到未来。
李彦宏:这三座大山都是盆景,别太当真。
贾跃亭:无数个互联网创新公司从它诞生开始就只有三种命运,第一,要么被BAT迅速复制你的模式把你打死;第二,直接被并购;第三,被参股,也算被皈依了。在这种局面下,到底未来应该走向哪里?
我们认为真正的创新其实是破界,必须打破原有的格局,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阶段。从这个角度讲,到底下一阶段是什么?我认为不是传统互联网的模式。传统互联网的方式已经走到巅峰了,BAT都已经到了巅峰,但是下一代,到底我们年轻的创业者和中小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的未来怎么办?其实和大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下一个时代,我们认为互联网要由一个垂直产业变成一个横向经济基础,更好地连接各方,这也就是互联网+,它是形成更好的互联网生态,这是能够真正产生化学反应的。互联网通过和智能终端的结合,然后再和内容、服务结合,就有可能创造出全新的经济形态,会创造全新的用户价值出来。
所以如果乐视和联想这种最强的硬件公司合作,再加上我们有一定的软件能力,加上我们横跨7个产业,通过我们的UI系统和各种应用,纵贯生态,彻底把产业大同,真正把产业链当中最核心的要素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打破组织的边界。
原来为什么很多巨头都轰然倒塌?我觉得他们就是死于专注,因为他只是专注在自己的一个领域内部或环节内,所有的创新仅仅只是改良性的创新,当变革这个大潮来临的时候,恰恰原来所有的竞争优势都变得不重要了,反而有可能成为很大的一个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产生颠覆性创新。而颠覆性创新恰恰都在领域与领域之间,或者企业与企业之间。杨总应该非常清楚,原来的IT产业专业分工非常明确,硬件、软件、互联网应用、平台,大家都是分开的,微软开放给联想的API接口非常少。当你想做一个非常大的变动的时候,微软会跟你说no,所以你只能妥协。你的硬件去适应他的软件,反过来也是,他的软件得适应你的硬件,这就是苹果的封闭闭环为什么那么成功的原因,但是苹果也到巅峰了。当然我现在一说苹果,就会遭受无数果粉的攻击,认为你们有病,利用苹果来制造噱头。但是恰恰相反,下一代的移动互联网应该是要打破各种边界,最后打破企业的边界,所有企业实现无缝的对接,所以乐视如果和联想融合在一起,我们将会在真正的入口上和BAT有一定的抗衡的可能。
现在大家都在争夺用户的入口和时间。用户入口分为四个维度,第一是应用;第二是平台,BAT都是平台入口,第一代互联网是平台时代,平台控制了一切;第三个是操作系统,可以看到IT时代下的微软到移动时代下的IOS和安卓;第四个是真正的终端维度,终端是和用户24小时在一起的,如果在最高的维度,我们两家走在一起,再和平台入口、应用入口进行竞争,有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结果。
贾跃亭:合作共享就要打破边界
杨元庆:企业还是要有边界,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合不合作取决于贾总智慧。
杨元庆:我很同意贾跃亭说的要打破边界,打破边界意味着有更多的创新空间,可能会形成更多的有利竞争。但是我觉得一个企业还是要有一定的边界,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的。如果一个企业试图软硬通吃,上下游通吃的话,这个企业到最后,我觉得一定是非常难成功的。要把自己的边界看清楚,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是做什么的。比如说,联想从来没想过跟百度去竞争做搜索引擎,跟腾讯去竞争做社交,跟乐视去竞争做内容。我觉得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
你是做硬件的,肯定需要做服务和做软件的公司配合,给你的用户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提供最好的内容。所以在这些方面,如果乐视把你最强的和联想最强的部分组合起来,我相信肯定会更加有竞争力,而且不仅仅是在中国有竞争力,我们在海外也有竞争力。但是如果贾跃亭更多的地方是跟我竞争的话,我可能就要考虑更多的和百度、腾讯合作了。
李彦宏:我感觉我们的胜算已经越来越大了,他们已经“内斗”了,一个在讲模式、平台、入口,另外一个在讲边界,得划分清楚,我是我的,你是你的。
吴鹰:你刚才不是说你们不想和腾讯合并吗?
李彦宏:这点上我们没分歧。Pony也不想和我合并。
吴鹰:刚才马化腾和李彦宏对我的问题有点抱怨,但大家的回答都很精彩。我们知道元庆的公司已经在做全球化了,海外收入已经占到了70%。贾跃亭你们这么小的公司,Sorry……你们已经千亿市值了,是相对较小的公司,你一开始就去全球化,往国外走,这方面我觉得联想和乐视合作的胜算会更大一些。
杨元庆:我刚才讲了,我觉得很有机会,但是这取决于贾总的智慧。
贾跃亭:今年乐视的第一核心战略是全球化,就像刚才吴总讲的,乐视还是一个很小的创业公司,就有全球化这种堂吉诃德的想法,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其实国内市场我们也才刚刚开始而已,而乐视的资源又极度短缺,光打国内的仗都已经精疲力尽,甚至有可能崩溃。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又做全球化,是疯了吗?但是其实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乐视习惯用未来定义未来,而不是用现在定义未来,乐视习惯于忘掉自我,忘掉现在,我们只需要考虑全球下一代用户需要什么,下一代的用户价值到底在哪里。
中国的互联网消费电子的融合,与文化的融合,这类企业将会在全球范围内战胜欧美任何企业。未来10年是中国企业历史性的机遇。过去的20年中国是内生发展,我认为未来应该是中国的互联网消费电子融合之后走向全球,这一块中国比美国容易。美国由于过早地发展起来了,产业壁垒很强,打破边界很难。怎么共享、整合全球的生态资源,为用户提供价值,这是中国企业全球化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第一代互联网做全球化确实很难,但是下一代恰恰是中国时代的来临,所以我们和联想合作,真有可能创造一些不可能。
杨元庆:我觉得吴鹰说得很对,联想今天的收入70%在海外,30%在国内,其实我们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先锋。联想在全球的运营方面很顺,而且有全球的品牌和销售、市场渠道,在这些方面完全可以助贾总实现理想。
一个是实现全球化,第二是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生态带向全球。但是一定要很好地配合,我们不一定合并,但是我们一定要很好地配合,大家各司其职,把自己的优势、竞争力发展到最高、最好,减少内耗,我们一定能够赢他们。
吴鹰:到最后,我发现元庆已经被贾跃亭的一些讲话打动,刚开始他说没有合并的可能,他跟马化腾、李彦宏他们都有合作,最后又主动示好,可以和乐视有更多的合作。嘉宾们从之前的很抗拒我的问题到现在聊资源整合,这是我的目的。
吴鹰:看好企业级市场,阿里已经有阿里钉钉,腾讯做不做企业版微信?
马化腾:十年前就是目标,但市场太难做。
马化腾:阿里的很多数据和腾讯共享的话,一定会更好地服务用户。现在的商业不一定是你死我活,大家都可以很好的发展。阿里走上电子商务也是借助了很多基础设施的推进,才使得物流得以保障。马云不在,我不是给他唱赞歌,他在三五年之后发力是很可怕的。
吴鹰:再问马化腾一个问题,阿里推出了钉钉,是toB的深度社交和工作协同软件。腾讯会不会推出企业版微信?有还是没有,为什么?
马化腾:PC时代我们就有RTX了,现在升级成了企业微信,以前也有企业号,已经和OA深度结合起来了。中国的企业级移动应用服务市场,和国外比发展会慢很多。十年前就是三大目标之一,但是很失望,这个市场十多年过去了还是不容易做。企业IT服务目前在向云化发展。现在有几种打法,都有道理。但从社交通信角度来看,它的特点是网络规模效应非常明显。通信和社交像对讲机系统,看似好像很多小网,跟一个大网是否一个价值,从行业价值来看,我们更看重大网。企业市场做肯定做,但维度和量级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李彦宏:你(马化腾)是不看好企业级软件应用吗?
马化腾:会很慢,慢到终端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更多的是从消费者考虑,企业级市场慢工出细活,不是消费市场的热潮吹出来的。
杨元庆:我今天想给马化腾出主意,我觉得企业级市场非常重要。企业市场非常重要,非常大,企业都是有沟通的移动端需求,阿里巴巴钉钉就是。但是目前(阿里巴巴钉钉)没有垄断,很多企业都是自己的。我觉得腾讯要做toB 社交的话应该让微信更加开放,方便去链接企业,我觉得才是有效的。
吴鹰:台上嘉宾已经忍不住开始互相提问题,出主意了。嘉宾谈得很好,都把我这个吴鹰放在一边了。这是我想要的结果。我个人同意toB和toC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很难想象百度腾讯会用钉钉做内部交流的,这里面涉及到安全问题。toB还是toC,这两方面都很关键,但是未来希望会有更多toB的产品问世。(来源:正和岛)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中国现代企业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