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传统企业再痛苦也要转型4月23日,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了思客独家专访,对中国企业国际化、传统行业现代转型等话题发表了精彩观点。以下为专访实录。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思客专访。(刘永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的优势在于人口基数和消费升级机遇 思客: 新希望集团一直在致力于建设世界级的农牧企业,而且近20年前,就已经在开始探索国际化的道路。您觉得我国目前的优势在哪里? 刘永好: 优势在于中国巨大的人口的基数和消费的升级。现在中国普通的农产品,包括肉蛋奶、粮食、蔬菜、水果,多数都满足了,或许还过剩了,这是一方面。同时老百姓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消费升级了,但是中端、高端,特别是高端的这些肉蛋奶产品严重不足。这体现在我们的牛、羊和龙虾、对虾、深海的鱼,像这些高端的动物蛋白上。而这方面我国的优势不多,因为我们没那么多草原,没有那么多海水。所以说我们就提出能否在这些领域做一个强者,因为在这个领域,全球还并没有特别有优势的企业,我们就提出能否做一个有优势的这样的企业?所以说我们就在这个格局下进行布局,包括我们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尼西亚、美国,特别是在一些新大陆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是人少、土地多、资源好,在这些地方进行安排、进行布局,针对的是中国的市场乃至于国际的市场来做调整。这包括养肉牛、屠宰、食品加工、乳业,这样的安排,和我们养鱼、养虾、销售、加工、贸易、物流体系等等,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思客: 目前,新希望集团走出去的道路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刘永好: 毕竟我们走出去的时间相对还不是特别长,尽管我们公司已经近有20年的走出去的历史了,但是跟国际的跨国公司比还有不足。这几年中国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了,但是总体讲,我们的团队、人才这方面,还有待更进一步。就是既懂国际法,熟悉所在投资国的法律、文化、投资规则等等这方面的人,我们还不够,这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我们每个国家的法律不同、语言不同、秩序不同、规则不同,每个地方都要去适应,都要学会在当地更好的发展。经过大概十多年的发展。近20年来,我们实际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像我们现在已经在好多国家建立了我们的工厂和我们的体系,我觉得这也为我们下一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传统行业如何应对转型压力 思客: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很多传统行业都面临着很大的转型压力。新希望集团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战略布局? 刘永好: 是的,新常态转型和调减落后产能和我们的创新。拿我们这个行业来讲,什么是落后产能?就是我们传统的、低端的肉蛋奶的生产体系,拿我们最传统的养猪业来讲,中国的养猪,最早是一家一户养几头猪、十几头猪,然后就是所谓的专业户,养几十头猪,百十来头猪。但今天不行了,因为每头猪只能赚很少一点钱,当你没有相当的规模、没有相当的科学技术和市场配备的时候,它的收入是远远不能满足的。所以说这个时候需要更大的规模,更多的组织。而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农民不具备这项能力,怎么办?那么我们成为组织者,包括服务者,再包括技术、金融服务、市场服务,再包括组织化防病、治病、食品安全,搭建这样的平台,来为农民服务。 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一个一个的家庭农场,当有众多的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我们提供综合服务的时候,这个平台就强大了。这样农民的收入增长了,同时食品安全得到一定的保证。更重要的是,我们现代农业,在养猪这个产业上得到了推广,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转型、我们的方向。我们已经提出未来的三年,要拿80多亿来做养猪,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和组建更多的家庭农场,从而形成一些新的生产模式,改变传统的农业养殖习惯。我们的变化叫做一二三产业联动。养猪本身是农业,是第一产业,但是我们的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市场服务,显然是第三产业。我们进行肉食品加工,加工成市场需求的,通过我们的“中央大厨房”,把它加工成叫做各个餐饮或者是老百姓直接使用、很方便的成品或者半成品,这大概是第二产业。就是说我们既是有关第一产业,又有第二产业,又有第三产业,这种新式的现代农业运作的一种格局,这也是国家所支持和鼓励的。所以说我们正处在这样的一个大的转型变革期间。 有人说这个转型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痛苦的,是的,你必须转,不转你没法生存。但是这确实又是一个机遇,当谁走在前列,当谁转型做的好的时候,在新格局下,或许又是新的格局。 思客: 您刚才说了新希望集团连接农户进行共同生产这种方式,我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共享经济吗? 刘永好: 是,这某种程度上,它又是所谓互联网的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服务经济。 思客: 您刚才也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知道,最近冒牌乳粉事件备受关注。新希望集团其实在乳业方面,最近几年是有很大的动作,可以说是新杀出来的一匹黑马,规模越来越大。您一定非常关注这个行业。您觉得为什么中国的乳品安全,甚至食品安全事件总是时有发生,症结在哪里呢? 刘永好: 其实经过前几年的三聚氰氨事件,以及后面的一系列的事件以后,中国的乳业养牛户、乳品加工企业和乳品的质量实实在在讲,是进步的,是变好了。但是这个进步并不代表所有的企业都是这样去做的,也不代表有些不法的商贩或者一些人士在假冒。有些人、有些不良分子,他们做了一些非常坑蒙拐骗的事,这无论如何都是需要打击的。这实际上并不代表中国乳业的主流,这是一方面。 但另一方面,国人仍然对中国自身的奶粉或者是自己的奶有些担心。确实,过去几年,甚至十几年,我们很多老百姓担心、怕了,所以说信誉的建立,要时间,更要我们的这些乳业企业的所作所为,用事实说话,让大家真正感觉到我们中国自己的乳业还是信得过的,质量在进步,在提升的,尽管我们还有不足。这是一方面。 还有,我们也应该大踏步的走出去,在海外、在资源更多的地方,在空气、水、阳光都更好的地方,生产一些牛奶或者是奶粉,来供应中国的市场,把中国的生产加工和海外的生产加工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格局,这或许也会是一个转型。 思客: 现在双创特别火,在这个热潮下,很多年轻人都投入到创业这个行列。但是对于投身农业的似乎比较少。对这个方面,您有什么想法? 刘永好: 是的,双创中很多人投资互联网,投资服务业,投资产业的转型升级,投资农产业的也有一批,也不少,但是比较起来,中国农业是个大行业,那么多人,比例相对还不够。为什么?因为农业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升级换代、转型,另外还有规模,同时农产业是一个叫做投资大、见效相对比较慢、周期相当长的这样的一个产业。这个产业是相对需要社会的认同,需要国家的支持,需要我们这些投资人坚韧不拔的去做一个投资。而现在农业产业的投资,往往都有一个巨大的资金的需求。所以门槛相对也比较高,以前大家认为做农业,不管养猪、养鸡、种水稻、种水果,门槛并不高,传统意义上的门槛不高,并不代表现代意义规模化的门槛不高。但是确实有一些城市的工商业者,他们到农村去,去承包土地、种粮食、种蔬菜、养猪、养鸡,而且用一种完全崭新的方式,从品种、技术、食品安全、运销,方方面面做一些调节,用新的一种方式,我觉得这也有不少的企业出现了。 思客: 我想可能是随着新希望集团的越来越壮大,对创业人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提高,会有更多的人投身到农业创业的行业中来。 刘永好: 是。 谈女儿接班:让年轻人直面困难 思客: 您这一代企业家是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打下了这片江山,有没有考虑在在传承问题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 刘永好: 其实过去这两三年来,有很多的媒体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是的。改革开放30多年了,那个时候起步的这些企业家们,有30年、20年、10年的历史了,而他们的年龄,跟他们的企业,都长大了。而这个时候,企业可持续发展怎么办?我们可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说在3年前,我们就定下了一个发展的大的战略格局,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创新、要变革,要创新、要变革,就必须年轻化,所以说从我做起。我的女儿刘畅开始担任我们集团最大的公司的董事长。3年过去了,她做的好吗?实际上我们的市值增长,我们的利润增长了,我们的干部团队的年龄降下来了,我们的活力增强了。我也感觉到比较骄傲。 其实我们企业家团体都在说,现在你做的看上去我显得很轻松,看上去我们做的相当不错。看上去,是你女儿教育的有方,做的很好。其实不是我女儿一个人的事,是一个群体,是一个组织的变革。现在我们整个集团总部管理层的年龄,已经从50多岁降到了40来岁,而级部门已经降到了30来岁。我们工厂30多岁的管理者担当一把手的已经有一大片了,我觉得这个年龄平均降了10岁、15岁,这活力也增强了不只10%、15%,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或者叫传承,或者叫更新,或者这叫适应时代变化的步伐。我觉得看来我们这样做还是对的。 思客: 我可以听出浓浓的爱女之情。除了对刘畅的肯定之外,您是否对她还提出一些期待,会觉得可以有更大的提升的空间? 刘永好: 当然了,她跟我比,他们这一群人,这帮年轻的管理者跟我比,他们比我强的地方太多了。他们学历更高,在海外待的时间也比较多,他们的见识、他们对互联网的认同、认识和他们对IT时代的一些新经济的做法,比我多。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 但是他们吃的苦比我少,受的曲折,或说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不会比我多。所以说我就想,让这些年轻人,让他们去担担子,在这个过程中去体验成就,也会去承担失败或者是困难所带来的压力,我觉得要经过这几个轮回,有成功、有失败,他们这一代人才能够真正的成熟。我觉得一代胜过一代,这是肯定的。 思客: 用一句话来总结您心中的企业家精神好吗? 刘永好: 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我的理解,这个企业家他不但勤奋、吃苦、努力,他更要有关爱,爱家庭、爱员工、爱社会、爱你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然后有了爱,有了创造,还有了担当,当然了,还要创新和变革。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sike@new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