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让莆田系刷上热门,在这个正义归隐、悲剧成真的时刻,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莆田游医,深刻认识医疗问题,深切呼吁尊重生命,深度反思医疗生意。把生命做成生意,正是莆田游医疯狂、百度竞价唯利的本质原因。 福建莆田,对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但仁爱医院、玛丽女子医院等名字,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似曾相识。即使所在的城市没有这些医院,也会从各省的卫视广告中听说过这些名字。这些医院绝大部分都是莆田人开设。全国多地的民营特色专科医院,潜藏着一条由草根掌控的民营医院隐秘利益链,“暴利、铺天盖地的广告恶战、无孔不入的病毒性营销”成为了眼下大多数消费者对民营连锁医院的普遍印象。 国家卫计委网站显示,截至2014年7月,全国民营医院11830家,从事医疗产业莆田人6万人,兴办的民营医院8000多家,他们莆田系都集纳在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旗下。 统计网上很多医疗广告,美莱整形整容、曙光男科、和美妇儿、天伦不孕不育、远大心胸……这一连串被广告“炒”熟的医院背后站着同一批老板:莆田系,很多人甚至来自同一小镇。他们的产业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的关注领域也逐渐由男科妇科扩展到产科、心脑血管、口腔等专业领域。 时至今日,莆系医院中最常见仍是男科、妇科、不孕不育。也发展出了整形美容、牙科、眼科和高端产科等更多科目。这些专科共同点是:低风险、高利润、非医保。 曾在一家公立医院就职的医药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医院的投资方大多数源自福建莆田,主要从事整形美容、男科妇科等消费级医疗,对于他们来说,获取用户的渠道非常重要。而目前百度这样用户广大的平台正合乎需求。 2000年前后,百度开始使用竞价排名。多年来,不少“莆田系”医院形成为扩大知名度,过度依赖搜索引擎的模式。普遍来说,广告投入的60%投给搜索引擎,有医院在搜索引擎上的推广费用占到营业额的70%、80%。有人统计,莆田系在网络搜索引擎的广告投放规模每年达200亿元。 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竞争激烈的城市。有医院一年收入1.2亿元,有1亿元投给搜索引擎。 为何“莆田系”如此依赖搜索引擎?其原因在于,在数量上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虽然基本持平,但在诊疗人数和资产总量上却呈现出9∶1的巨大差异。且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诊疗人次数仅占9%,资产仅占总量的7%。 大多数民众迄今对民营医院依然深深不信任的原因,很多人曾上当受骗,另医疗保险可能也未涵盖民营医院。 曾有人统计,“莆田系”医院一年投在网络搜索引擎的广告投放规模或达200亿元,其中70%可能都投给了百度。医疗事故及民众受骗的经历也让百度挨骂:昧着良心赚黑心钱。以往“莆田系”每次投放广告,百度还能给予40%的返点,彼此互惠互利,倒也相安无事。 直到2015年3月,网络上流传的一封署名为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的《关于停止所有有偿网络推广的通知》,通知称,总会林志忠会长召集部分总会人员召开会长办公会议,号召会员单位自4月1日起停止所有有偿网络推广活动。2015年莆田系宣布从4月5日起暂停与百度合作。与此同时,百度推广发布官方微博表示,打击虚假医疗的决心不会变,不会因为“问题医院”的抱团抵制而放宽要求。 以东庄镇为起点,莆田系医院在我国民营医院发展的道路上,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受到的争议也前所未有。 ■莆田游医30年:晦涩的过去 人们对莆田系的负面印象,往往是从莆田系的发家史开始的。 东庄镇位于秀屿区西部,位置较偏,经济条件曾经相对落后,不少人因而走上从商创业之路。 莆田系游医鼻祖陈德良告诉记者,当年,他掌握着一个治疗疥疮的偏方,效果不错,成本也低。他开始在电线杆上、街边贴小广告,第二天常常就会有很多人排队来看病。“当年靠着这个偏方,一年能赚一两万。在那个年代,一万多就能盖房,那等于我干一两年就能盖房了。” 陈德良感叹,在那个人们普遍的月收入只有几十块钱的年代,“一天就可以赚几百块钱”的暴利,迅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效仿。 一些人卖起了蛔虫药。一名熟悉东庄情况的政界人士介绍,有的莆田系大佬当年也做过蛔虫药生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敲着锣鼓,走上街头,“既卖艺,也卖药”。 治疗性病也是莆田系发家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很多人对性病难以启齿,不少患者不愿去大医院,这为游走于民间的医生留足了赚钱空间。 莆田系人员将莆田系医院按时间作了阶段性划分: ①上世纪80年代,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谋生; 改革开放后,为贫穷所困扰、急着寻找出路的游医们凭着仅有的那点医疗知识,走出东庄这个海滨小镇,到全国各地闯荡。1979年到1990年这段时间是最苦的,全国都跑遍了,一起的都是家族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兄弟、堂兄弟。一般在车站对面包一个旅馆房间看病。 几年行医之后,东庄人发现,医疗界的另一新兴领域——性病市场越来越大,转做性病行业更加赚钱。陈德良告诉记者,“到了1990年前后,当时社会上卖淫女之类的开始多起来,性病市场前景很好,当时的国有医院很少有人愿意去治这个病,也不敢打广告,国家有这个漏洞,老板们就投机倒把搞进去了,说实话,当时确实有些乱收费的现象。”陈德良笑着坦率地说。 ②上世纪90年代,人开始想到要做自己的事业; 90年开始,莆田系的民资开始跟公立医院合作——用公立医院的牌子、公立医院的医生,所有的检查设备、化验设备都是公立医院的。莆田系人员说:当时中国正在改革开放,在变革,什么都要改革开放,国家也没有规定说医院里不能承包科室。 莆田系开始合法化转型,承包医院“弱势”科室,特色专科风行了10年。 最早也是承包皮肤科的比较多。因为皮肤科不动手术,一般都是药膏药水涂一涂,要么吃点药,也不需要其它科室辅助,也不需要其它设备。而且皮肤科在公立医院里本身是很小的科,不赚钱,莆田人给的承包费一年几十万,也有上百万的,不一定,一个月一付。 莆田系的民资老板们开始找报社做广告,采访什么什么有名的专家,宣传什么设备先进,打出去公立医院的牌子,对老百姓有公信力,于是都跑到公立医院来看病了。 承包科室后,莆田系的老板们渐渐发现公立医院买不起设备,于是由老板们买设备,跟医院分红。过了合同年限年,这台设备就送给医院了。到后来,就干脆投设备比较多了,然后一部分卖到外面,一部分拿到全国各地医院去投资。 ③2000年后的这代人,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想做自己的品牌,希望规范化、连锁化,达到国际标准。 治疗这些专业的疾病,起初是“游医”,随后是莆田人承包医院的某些科室,接着是他们承包的整家医院。到后来,开始独自建立起民营医院。 业内人士表示,一部分已经完成资本积累的莆田游医们,正在一边发展一边寻求洗白。 2000年,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其中规定:“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得投资与其他组织合资合作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的’科室’、’病区’、’项目’。”国家禁止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其他组织合作营利性科室、病区等,莆田系资本无奈撤出公立医院,转而买下弱势医院自己经营。 由于莆田系民营医院大军不断扩张,在全国各地的医疗机构执照也成为稀缺资源。尽管部分东庄人违规申请医疗机构执照早已不是秘密,但记者发现,还有人竟然公开收购医疗机构执照。记者在莆田当地的一个网络论坛上,发现自称叫“陈经理”、“陈春高”的人,在论坛“长期求购、租赁、合作开发深圳、东莞、惠州(市区及县填村)医疗卫生所、门诊部、医院、医疗机构营业执照”。 莆田系民营医院扩张的另外一个办法是托管医院。根据记者了解,所谓托管,其实就是一种承包医院的做法,每年承包方上交5%~10%不等的营业收入给当地相关部门后,在托管期内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就可以签订托管合同。 业内人士透露,“被托管的医院,名头还是中医院、人民医院、武警医院之类的称呼,容易得到患者信任,大家以为还是公立医院,但实际上,莆田人会把他们擅长的性病呀、不孕不育、整容等科目放到医院,然后大做广告,吸引患者。” 2005年,莆田系中的大佬詹国团开始着手创办一家三甲医院——新安国际医院,2005年动工。(曾被王海、媒体乃至卫生部纠风办调查、曝光乃至通报的詹国团,这位陈德良的开山弟子,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是东庄做得最为成功、但也被曝光最多的游医。一份名为《1998,王海杀进性病市场》的材料中称,当时以詹国团为首,詹国营、詹玉鹏、詹国连、林宗金等为骨干的莆田游医集团,是莆田游医的中坚力量。) ■莆田系医院帝国:辉煌的当下 官方机构为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旗下拥有全国8600多家民营医院会员,提供100多万医护人员就业,年营业额超3000亿元。 “陈、詹、林、黄”四姓的代表人物,在跑马圈地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业界实力雄厚的“四大家族”,其涉足的医疗机构有相当一部分分布在特大城市或省会城市。 詹氏家族主要以詹国团、詹国营、詹国连三兄弟以及詹玉鹏为代表。黄氏家族则以黄德锋的五洲投资集团实力最大。林氏家族则盘根错节。林志忠的深圳博爱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号称是世界百强医疗集团之一。最为神秘的家族是陈金秀为代表的陈氏家族。 除上述的四大家族外,还有被外界广泛认为是莆田系第三代的卓朝阳和林玉明,分别拥有安琪儿医疗集团和博生医疗集团。 莆田系医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即便是同一个莆田老板在同一个城市投资的10多家医院,也是自成一体,老死不相往来,似乎毫无关联。此外,这些医院多以集团方式建立,聘请院长和医生,老板深藏不露。 东庄镇也成为医疗行业集中的地方。有媒体报道称,秀屿区在全国从事医疗行业的企业共1万家,东庄镇占9成以上,资产总额达360亿元,年营业额3050亿元。媒体推算,如果把当地人的民营医疗企业一年创造的产值加起来,可以超过西部一些省份一年的生产总值。 如今,莆田系医院在民营医院的占比已超过80%。在莆田系大军中,以经济为考核指标的医院是普遍现象或是个例,尚无精准统计数字。 曾在某莆田系医院工作过的赵医生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医院实行的是“老板制”,但老板不是医生出身。每个科室都设置了业务主任与经核主任,“经核主任,讲得好听些是主任,实际上是老板的‘监工’,业务主任也时时受到经核主任的督促与考核”。 所谓考核经济指标,是每个月要核算钱从哪里来,每个病人的日消费额是多少。 业内人士透露,他们日常发现的“问题医院”中,莆田系占的比例比较高,其中一个特点是:它们会想方设法地巴结执法人员或卫生局某些官员。而一些从公立医院退休的医生办个人诊所,平常通常不会和卫生局的人套近乎。 熟悉东庄情况的政界人士说,一些莆田系医生在看病时注重“做思想工作”,其实就是夸大病情“吓唬”人。这做的是一锤子买卖,患者这次知道上当,下次就不会来了,但是,“人是骗不完的”。 不过,也有不少莆田系人已清醒地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那种无技术、无服务优势及无品牌优势的民营医院将会被市场淘汰。 越来越多莆田系成员意识到,传统野蛮的游医式发展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实现转型升级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 多名接受记者采访的莆田系成员提到了这一点。在他们的构想中,莆田系可以聘请更多来自知名医院的专家,提高医疗实力。当然,更高级的做法是面向高端、专业市场,实现规模效应。 2013年,莆田系的老板们和冯仑、刘永好刚刚结成利益联盟,中国医健联盟,向健康产业地产转型。“所有莆田的医疗机构的朋友,没有一个是学医的,也不会看病,但是他们发展了民间医疗的事业。”自从与“莆田系”成立“中国医健联盟”,对这些“贴性病小广告”起家的盟友,地产商冯仑不止一次公开赞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