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考考生和家长都要注意 10大常见骗局已瞄准你!) 每年高考过后和录取期间,总有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情,设局诈骗。记者梳理了10大高考招生常见骗局,提醒家长谨防“分不够,钱来凑”的虚假招生承诺,面对骗子的花招一定要“擦亮眼睛”! 假冒招生人员 称有“内部指标” 骗子伪造文件、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扮高校招生人员,或吹嘘自己神通广大,与高校或招考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关系”,能搞到“内部指标”。只要愿意出钱,即使考生没够学校投档线,也能将其“操作”到相应学校读书。 艺术类招生只要交钱保证录取 由于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情,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混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 一些招生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蒙骗希望就读普通本科院校的考生,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 查询录取信息 向家长“报功” 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住在招生现场附近的宾馆,利用家长和考生提供的报名号或准考证,冒充考生家长或亲戚,在招生录取现场咨询点查询考生投档轨迹,钻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报功”: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投档或录取,并借机向家长收取钱财。 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 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工作人员诈骗,有的假冒军校领导、军队干部,吹嘘有“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更有甚者,编造虚设招生机构,伪造各种公文,诱骗考生和家长。 利用家长不懂自主招生政策欺骗 一些骗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懂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政策进行欺骗,吹嘘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以高考为由头的“木马”诈骗 诈骗者向考生和家长发送带有木马链接的短信,或者在网站上设置一个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发送虚假查分网址,根据家长填写的个人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 一些社会咨询机构、个人冒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 谎称能办理各类“特长”加分 许多不法分子声称能办理各类“特长”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以“特长生”录取。 伪造录取通知书 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以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方式忽悠、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