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活动在线 密云农业 查看内容

溪翁庄镇文化“软实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2018-12-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572| 评论: 0|来自: 中共北京市密云区委办公室

摘要: 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软实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溪翁庄镇近年来,溪翁庄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创建文化文明示范镇为抓手 ...

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

“软实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溪翁庄镇

近年来,溪翁庄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创建文化文明示范镇为抓手,充分发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文化惠民”作用,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一、坚持“文化乐民”促和谐,助推乡村治理有效

充分发挥文化宣传引导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乡村和谐稳定,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一是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发挥凝聚作用强阵地。镇党委政府立足群众需求,坚持政府搭台、村级主导、百姓唱戏,大力促进镇村群众性系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实现了“村村有队伍、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镇政府每年举办“文化夜市”、春节文艺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截至今年成功举办了八届“文化夜市”活动,每届夜市活动从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历时两个月,每周一场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为群众呈上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每年举办的“两球一棋”(乒乓球、篮球、象棋)三项体育赛事,深受群众称赞。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吸引了大量村民参与,村里闲人少了,参与赌博、酗酒的没了,群众逐步养成了健康向上的生活爱好,不良风气没有了市场,文化阵地凝聚力越来越强。

二是宣传乡村治理工作,发挥引领作用促提升。随着文化活动影响力的不断提升,镇村在推进乡村治理工作时,注重发挥文化活动的宣传引导作用,在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配合环境卫生治理,镇村开展了村民文明养狗、拆违打非等一系列工作,前期发动效果不是很理想。石马峪等村的文化骨干针对这一问题及时创作导演了《谁家的狗》《连环戏》等一系列语言类文艺节目,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向群众宣传了文明养狗、拆除违建的重要性,深入浅出的道理大家一看就懂,印象深刻,最终促进了村级各项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促进群众交流互动,发挥团结作用促和谐。开展文化活动,镇村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活动由群众组织策划,节目由群众创作演出,所有文体活动、文化场所全部向群众免费开放,近年来镇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基本达到了全覆盖,每年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各项文化活动,大家纷纷放下手机,走出宅院,客观上促进了群众间相互交流。同时通过各类文化体育赛事和活动,大家有了共同的目标和爱好,各村都有了自己的文艺队伍,有的还成立了原创文艺工作室,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累计130余个,在节目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大家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平时的一些矛盾纠纷也都迎刃而解,促进了群众团结和谐稳定,培育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二、坚持“文化育民”强素质,助推乡风文明淳正

镇党委政府提出了“抓文化促文明、强文化促发展”的文化发展理念,狠抓农村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通过文化熏陶,不断提高全镇群众综合素质,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软实力”。

一是育骨干,星火燎原。注重加大文化培训力度,培养文化骨干人才,通过骨干队伍带动和影响群众,实现星火燎原的效果。按照群众实际需求,每年组织文化骨干参加市、区各类文化培训,同时镇级组织舞蹈、歌曲、语言类节目创作与表演、主持人等各类培训班,对有需求的村文化队伍进行“一对一”辅导培训,年培训近1000人次。目前全镇共有文化骨干200余人,吸纳文化志愿者1000余人,为全面提高群众文化文明素养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强基础,全面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镇文体活动中心,内设剧场、图书及电子阅览室、舞蹈及乐队培训教室等。建有村级文化活动室12个,配备健身器的文化广场20个,数字影厅15个,村级图书室14个,镇村藏书总量6万余册。年放映数字电影800余场,星火工程演出40余场,镇村图书室每天免费开放,定期更换、购买群众喜爱的农业生产生活、健康卫生类图书5000册。为了提升镇村群众法治文化素养,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全区首家镇级法治公园,设立了内容丰富的宣传橱窗。

三是树典型,引领带动。通过重点扶持、搭建平台、积极争取利好政策条件,石马峪、尖岩、金叵罗等村文化工作更加扎实,尖岩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金叵罗村被推介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近年来,石马峪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村庄实现天天有演出、人人都参与,随时都能举办百人以上的大型演出,连续举办了六届石马峪群众艺术节,被评为市级优秀文化品牌石马峪村合唱队被市体育局评为优秀团队,与台湾高雄美浓区以视频连线的形式进行了文艺演出交流,获得了高度赞誉,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尖岩村成立了40余人的“娘子军团”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快板、评剧、广场舞等文艺节目,全村组建文体队伍3支,文化志愿者60余人。通过抓队伍、抓培训、抓活动,村民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村风正了、邻里和谐了、信访人员减少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三、坚持“文化富民”“壮口袋”,助推产业兴旺发展

注重把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传统农业有机结合,通过文化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产业兴旺发展、群众致富增收。

一是文化搭台让民俗旅游旺起来。坚持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积极开展特色旅游文化活动,带动民俗旅游增加人气。近年来,每年坚持举办“二月二”春饼节、移民风情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引入“百万市民进园区”活动,旅游吸引力进一步提升。结合首届农民丰收节,举办了“2018溪翁庄金秋丰收季”等,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北京电视台等国家、市级媒体纷纷予以报道,网络点击量超过200万次。截至9月,全镇共接待游客75.5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6236.4万元,同比增长8.7%。

二是文化铸魂让传统农业活起来。坚持“一村一品一魂”理念,结合各村的历史文化和村域特色,深入挖掘传统农业文化内涵,形成产业特色,打造了东智东村香椿宴、尖岩村栗子宴、荞麦峪村荞麦宴、金叵罗村贡米打包饭、黑山寺村五彩养生面、北白岩村鱼肉春饼等一批特色民俗美食品牌,为传统农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金叵罗村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把农业生产过程打造成特色的旅游文化产品,以自然大课堂为主题,创办学生校外、自然科学教育基地,让城市居民、旅游者参与农耕体验,促进民俗旅游快速发展。金叵罗村集农业、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走出了新型农旅结合道路。

三是文化铺路让乡村群众富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旅游文化活动,吸引各村群众参与到民俗旅游发展中来,目前全镇民俗户达700余户,建成了北井、风林宿、老友季、1958等一批精品民宿,民俗旅游拉动服务就业5000余人。尖岩村是溪翁庄镇唯一的低收入村,近年来依托传统的栗子品牌优势,积极培育民俗旅游主导产业,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加大宣传,积极打造“栗子宴”特色美食,村党支部出思路、搭平台、定政策、抓宣传、强培训,经过几年的持续打造,“尖岩村栗子宴”逐渐成为全区乃至全市较有影响力的民俗品牌,全村民俗户达60余户,每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加快了村民脱低增收的步伐。

四、坚持“文化惠民”护环境,助推生态宜居建设

密云是北京市最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水源保护地,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履行保水首要责任,大力弘扬保水护水文化,推动保水护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生态宜居的优美环境。保水护水从娃娃抓起,实施了保水文化进校园工程,在镇水库中学和中心小学开设了保水护水课程,在生物、历史、地理三门课程里增设保水护水内容,让保水护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结合庆祝密云水库建库60周年活动,镇党委举办了保水故事征集活动,共征集故事100余个,通过集中表彰、择优宣讲等方式大力弘扬保水精神,促进保水工作有效开展。为有效传承移民文化,讲好保水故事,石马峪村创作了微型话剧《移民情怀60年》,在区镇进行了多场演出,社会反响强烈。尖岩村作为移民村,争取区委宣传部“以墙为媒”项目,投资建设了移民风情街,大力宣传移民风情和保水护水文化。为推进环境建设,在“十佳美丽溪翁庄人”评选活动中设立环境保护标兵,对爱护环境、保水护水、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予以表彰,并择优纳入镇宣讲团,积极宣传生态文化,更好地发群众爱护环境、保水护水的热情。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