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那长城万里长,长城经过我的家乡, 东有司马台呀西有那卧虎岭, 清清的温泉涌热浪。这里的长城像父亲,胸怀宽广,这里的潮河像母亲,慈祥善良……”这是歌曲《魅力古北口》的歌词,字里行间透露着词作者——王长青对古北口长城的满腔热忱。
呼吁拯救古北口长城
王长青是密云县古北口长城义务保护员。几十年来,他不计名利默默地守护在长城脚下。
一提到保护长城,“古北口专家”王长青总有说不完的话。古北口长城的每一段城墙、每一块砖似乎都是他心中最美的珍宝。
王长青的家乡在古北口河西村,上中学的时候经常到长城边上打柴。当时的古北口长城雄伟壮观,敌楼和城门的造型十分优美。后来,当地个别人到长城上拆城墙建民居,甚至围猪圈。一时间,古北口长城被毁坏了不少。人为的破坏使许多地段的长城成了露着白茬的残垣断壁,王长青痛心疾首。
古北口是山海关、居庸关之间的长城要塞,为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辽、金、元、明、清这几朝,大大小小争夺古北口的战役从未停止过。到全国解放时,经历了180多场战争洗礼的古北口长城依然坚固。王长青心想:假如古北口长城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既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子孙后代。
1978年,王长青给《北京日报》写了一封信,呼吁拯救古北口长城。报社领导十分重视,编辑成内参后送到了中央和市里领导的手中。王长青的这封信引起了巨大反响, 后来, 北京市政府专门成立了 “修复古北口长城指挥部”。从此,王长青正式走上了保护长城之路,成为古北口长城的义务保护员。
1981年,王长青调任乡广播站任编播员。那段时间, 他每天早晨都会到长城上转一圈,走遍了古北口的山山水水, 走访了古北口的每一个村庄。当地一些老人向他讲述了古北口长城历经千年的沧桑往事。古北口的灵魂就在于一个“古”字,没有了历史文化底蕴,古北口就相当于丢掉了魂。遥望着那一段段虽已残破不全, 却依然彰显着神奇与雄壮的长城, 他下定决心要拼尽全力守护这份凝结了先祖智慧的馈赠。
古北口北门和古北口城建于明洪武年间,毁坏于1933年的长城抗战。日军占领古北口之后,为了能让坦克和军车顺利通过御道,将古北口北门炸开并向下挖至一米五深,使得古北口北门全面毁坏。1997年,王长青到县文管所提出修复此门,所长马上查看并上报到文物局,随后找到古建设计所的王伟团队主持设计。不久,时任市文物局文保处长的王丹江带队考察现场,市文物局拨款80万首先修复两边墙体。2001年,文保处长王玉伟来到现场,提出恢复原基础,并请古建筑保护专家罗哲文给鉴定。罗老看后给出了两点意见,一是按照级别城门应该同居庸关城门一样,二是城门墙体秦城砖,要请古建研究所鉴定城门年限。最后得出结论确定为明城,修城时使用的是秦砖。
小小城门楼,几多风雨情。一拖就是十几年,直到前年古北口城门才列入修复计划,去年修复完工。
成为古北口长城代言人
在保护古北口长城的过程中,王长青也面临着不小的阻力。虽说保护长城是每个人的责任,可是理解的人并不多。比如在劝说一个农户搬离城墙时,费尽口舌,这一家也不同意;许多游人在野长城的城墙上乱刻乱画,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这些游客人员复杂,非常不便于管理。自己能保证做到,但奢望别人也支持理解就是一件难事。办法总比困难多。王长青起草了《古北口地区长城保护办法》,以村为单位划段管护,成立了43个长城保护队伍,护林员兼职长城保护员。从此,古北口长城的保护工作有了规章制度,走上了正轨。与此同时,这种保护方法引起了国家文物局和市文物局的重视。
王长青对保护长城的宣传也做了大量工作。2006 年10 月, 国务院新闻三处《北京风情》剧组在古北口长城取景拍摄“2008 ·北京奥运对外宣传片”, 作为陪同人员王长青被邀请在长城上做了三个多小时的解说, 拍摄一结束, 节目总编导吉冈就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老王, 真没想到你比我们请的长城专家讲得还细致, 还专业呀!”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消费主张》、《探索发现》等介绍古北口长城的专题中都能看到王长青的身影。王长青也成为古北口长城最好的代言人。2007年,为表彰王长青在保护长城工作上的突出贡献,国家文物局授予其“文化保护特别奖”。
如今,古北口当地人保护长城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义务保护长城的行列,而且不仅仅是保护长城,甚至保护古北口的历史文化。当地的一位村民发现了一块洪水冲下的石头,大卡车马上就要装车运走了,村民找到王长青让他赶紧过去看一下,结果发现这块石头是水关长城的一块旗杆石。这些年来,保护古北口长城的工作也收获了成效,攀爬野长城的人越来越少,几乎没有人在城墙上“作画”了。
看到这样的变化,王长青颇为欣慰,自己多年来为保护长城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王长青说:“这些年保护长城,保护古镇,最大的体会是:只要尽心去做,就一定能留下历史赠予我们的文化遗产。看得见山,留得住水,记得住乡愁。”
缘于保护长城,王长青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在他的新浪博客里回忆起他和王长青相识的经历。1984年,董耀会和王长青徒步考察古北口时相识。在古北口住了两天,每天晚上俩人都十分投机地聊到深夜。临别时,王长青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五斤的全国粮票塞到了董耀会的手里说:“我也帮不了你们什么,这是我早上去密云给你们换来的全国粮票。”从此,二人成为挚友,在不同的地方做着相同的工作。“长城是我永远的事业,因长城而结缘的朋友,是我永远的朋友。”
“羊的属性,牛的精神。”今年迎来本命年的王长青即将退休。对于退休之后的生活规划,王长青并没有让自己闲下来的打算。一方面会继续将保护长城的工作进行到底,挖掘密云县的古村落文化,整理编辑成册留住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王长青打算为密云的文化创意产业添砖加瓦,让文化创意在人杰地灵的密云扎根开花。
勤勤恳恳一辈子的王长青在基层长城保护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了几十年,是不折不扣的长城守护者!
照片除署名者外均由张晓红摄
▲2007年王长青(中)向文物专家罗哲文(左)和长城专家成大林介绍古北口长城和古镇保护情况。(资料片)
◀王长青向长城专家董耀会(左)介绍古北口长城历史。(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