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资讯 公告 查看内容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

2025-11-2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07| 评论: 0|来自: 北京日报

摘要: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25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 ...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25年1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就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十五五”时期是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1)“十四五”时期重大成就为接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四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奋斗、锐意进取,经受住世纪疫情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推动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四个中心”功能不断增强,“四个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中央政务功能布局和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大国首都风范充分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协作机制更加完善,疏解非首都功能坚定有序,市级行政机关完成搬迁,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开,助力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协同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经济总量跨过两个万亿台阶、今年将突破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国领先,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率先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运行机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6%左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续扩大,高被引科学家数量全球城市最多,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激发活力,“两区”建设、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成果丰富,北京证券交易所聚“新”成势,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关村论坛、金融街论坛、北京文化论坛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首都文化蓬勃发展,成功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中轴线历时12年成功申遗、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全球城市最多,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绿色底色更加鲜明靓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稳定达标,五大河流全线贯通入海,平原区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全域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创建,花园城市建设全面展开,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城市总体规划深入实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接诉即办驱动城市治理变革,智慧高效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民生改善更加可感可及,稳就业促增收取得扎实成效,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全面提升,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安全、公共安全、防灾救灾体系更加完善,平安北京建设取得新成就,社会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发展,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更加振奋。北京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2)“十五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大国博弈更加复杂激烈,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日益增多。同时,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突破,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从北京自身看,“四个中心”“四个服务”蕴含的巨大能量不断释放,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持续增强,重点产业支撑稳固,内需市场潜力巨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安全稳定,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同时也要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首都功能还需持续优化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化;有效需求不足,新质生产力亟待壮大;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人口结构变化给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保障提出许多新课题;超大城市治理体系还不完善,城市宜居品质、交通出行、污染防治、智慧管理等方面还有弱项;一些领域还存在风险隐患,山区防灾减灾韧性不强,维护安全稳定还有不少挑战。

北京作为首都,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和责任。全市上下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努力攻坚克难,只争朝夕、奋发进取,不断开创首都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3)“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资源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确保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

(4)“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严格遵循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的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结合北京实际把握好以下基本要求。

——更加注重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自觉把北京的发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全局考量,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辐射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大国首都影响力。

——更加注重增进民生福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聚焦“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稳步推进共同富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更加注重增强创新动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促进各方面制度机制与首都发展相适应,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社会活力。

——更加注重加强超大城市治理。坚持以人为本,下足绣花功夫,健全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着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维护首都安全战略能力建设,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确保首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5)“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锚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考虑发展趋势和现实条件,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全面发力、增强优势,今后五年实现以下目标。

——首都功能持续提升。中央政务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全国文化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更加完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能级全面提升,“四个服务”保障机制持续健全,京津冀作为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进一步凸显。

——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全国领先,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持续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更加完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显著增强。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营商环境水平持续提升,“两区”“四平台”促开放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民主法治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群众生活品质不断提高。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进展,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交通出行更加便捷,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共同富裕取得重要进展。

——首都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向上向善社会风气广为弘扬,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持续加强,新时代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国际传播力持续提升。

——美丽北京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花园城市初步建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

——首都安全水平全面提升。首都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进一步加强,平安北京建设迈向更高水平,重点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化解,城市韧性不断增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保持安全稳定。

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首都功能服务保障能力、综合经济实力、科技创新实力、城市治理能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23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导航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