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访谈 人物访谈 查看内容

黎万强:小米不花一分钱把用户做到100万的秘密

2015-05-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818| 评论: 0|来自: 商业洞察

摘要: 小米的名字最早很奇葩,比如红星、千奇、安童、玄德、灵犀等。比如灵犀,想取 “心有灵犀” 的意头,甚至在纸上画过犀牛吉祥物的草图。差点定的一个名字是 “红星” ,它有很好的识别度,但不好注册。最后选了小米, ...

小米的名字最早很奇葩,比如红星、千奇、安童、玄德、灵犀等。比如灵犀,想取 “心有灵犀” 的意头,甚至在纸上画过犀牛吉祥物的草图。差点定的一个名字是 “红星” ,它有很好的识别度,但不好注册。最后选了小米,就是因为易记易传播。以下为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负责小米的市场营销、电商和服务)与媒体见面会的口述:


做口碑可以零成本:“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用户?”


我带队启动小米第一个项目MIUI时,雷总就跟我说,你能不能不花一分钱做到100万用户?方法就是抓口碑。因为你没钱可花,要让大家主动夸你的产品,主动向身边的人推荐,就只得专心把产品和服务做好。


2011年6月,我们开始找小米手机的营销负责人,我跟雷总见了若干人,来的人总爱跟我们说,“你去打广告”、“你去开实体店”……我们很失望,小米要找的并不仅是销售,而是一个真正理解互联网手机理念的人。


两个月过去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雷总说:阿黎你上吧。

一开始,我们做了一个3000万的营销计划,想借用凡客已有的媒介资源计划做一个月的全国核心路牌推广,结果当面被雷总“拍死了”。他说:“阿黎,你做MIUI的时候没花一分钱,做手机是不是也能这样?我们能不能继续不花一分钱去打开市场?”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做MIUI系统,用户是不花钱就可以使用的,做手机,用户是要花钱购买的。那时候,我心里也会打个问号:手机是2000块的东西,如果你最后不花一点广告费,让用户来买单,是不是真的可行?


小米是全新的品牌,没有钱,没有媒介,没有广告投放。没办法,我们只能死磕新媒体。


2011年:最逼疯的是3000万预算被雷总砍了


2011年8月我们要发布手机,之前没有做过任何市场宣传,都在做MIUI的研发。2011年决定开始做手机和小米网,当时想找一个手机和营销的负责人,但和雷总研讨后觉得不合适,我说让我来做吧。雷总让我提市场方案,当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凡客,我们要学习凡客的先进经验,所以就做了一个3000万路牌的方案,结果被雷总全盘否定。他说我们能不能像做MIUI一样不花一分钱,把手机也做起来。当时内部开玩笑说雷总出的是智力题,其实雷总希望我们靠口碑来做产品,不能做广告,我们只好逼自己做新媒体。


小米刚成立时,我们就考虑不开实体店,而是自己做电商。这是从长远角度考虑,因为小米量做大以后,自身需要很大流量,而且要做自主品牌,如果到第三方平台,后路可能被拦死。2011年6月决定做小米网,8月发布小米手机,第一台手机不是从仓库发出,而是在小米办公室发出,当时整个仓库就设在会议室,角落里都是包装盒。9月发出第一批工程机,10月租用凡客一千平米仓库,当时我们认为每天能发出一千单就不错,但9月5日第一次预定就拿下30万订单,小米第一次做电商的节奏实在太快。其他电商一两年做出的成绩,我们只用了6个月。


2012年:微博卖萌,顺利卖出15万台的小米青春版


2011年8月我们发布小米一代,双核1.5GHz;2012年5月发布青春版,双核1.2GHz。其实青春版才是我们准备在2011年8月发布的产品,因为高通突然升级了平台,为了抢占这个制高点,我们决定把原定“一代”的青春版放在仓库里,当时库存有17万台之多。


小米一代发布半年之后,我们打算清理17万台的库存,当时我们面临两个压力。一是17万台不是小数目,能不能卖出心里没有底;二是青春版与小米一代发布时间相隔较短,两个版本同时销售可能会互相干扰,我们如何做到一发布就立刻售罄,使它成为一个纪念型产品,而非主流产品。当时压力巨大,如果17万台没有卖好会引发连锁反应。


为了顺利卖出17万台,我们在微博上做了线上首发,当时引起巨大轰动。其中一个最关键因素是:我们7个合伙人集体卖萌,拍了一张向《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敬的海报。其中有一个合伙人还不愿意卖萌,我就劝说他:“兄弟,这是17万的货,你是要人家笑还是让自己哭,你选择吧。”与此同时,我们还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宿舍里拍了一个关于青春的短片。我认为小米有趣之处在于,当大家觉得一定要做的时候,状态都非常好。


“我是手机控”,没有花一分钱推广一下子转发就突破了10万次


再讲个血泪段子,2011年7月份,小米刚做电商时,黎万强一次跟技术王海洲去凡客谈事情。当时凡客还在东三环的乐成国际,很高大上的地方。正好遇到下雨,两个人只穿着拖鞋和短裤,但是车停在马路对面,两人在雨中一路狂奔,围观者众。 “当时觉得很屌丝,做不好真的对不起我们自己”。


不能花钱,阿黎团队拼命在论坛和微博上想办法。一开始,他们选择熟悉的论坛进行操作,论坛的最大特点是能沉淀老用户,但它在用户群扩散方面速度比较慢。当时微博刚刚兴起,阿黎认为微博是论坛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这样倒逼他们好好研究微博的玩法。


2011年7月小米刚刚宣布要做手机,虽然小米已有50万的miui用户,但是整个市场对小米还是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如何让更多用户还没有见到小米手机,就先对小米的品牌有认知呢?2011年8月,小米在微博上做了第一个活动“我是手机控”,没有花一分钱推广,当天晚上上线,一下子转发就突破了10万次。这个活动在很短的时间就有100万用户参与,大家都争相来炫耀我至今玩过哪些手机,整理自己的玩机经历。


小米的口碑营销,一开始就是做参与感,竟然杀出一条血路。



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潜入脑海,免费让用户参与进来。


再讲个内部段子,小米的名字最早很奇葩,比如红星、千奇、安童、玄德、灵犀等。比如灵犀,想取 “心有灵犀” 的意头,甚至在纸上画过犀牛吉祥物的草图。差点定的一个名字是 “红星” ,它有很好的识别度,但不好注册。最后选了小米,就是因为易记易传播。


我是谁?这是做品牌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关乎定位。我和谁在一起?这是做品牌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关乎传播。


经典定位理论是指开创并主导一个新品类,如何在潜在用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小米品牌的胜利,首先是新品类的胜利。小米做手机,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品类:互联网手机。小米做电视,也是开创了一个新品类:年轻人的第一台电视。


黎万强在《参与感》中强调小米口碑营销的内部手册:以前是劈开脑海,现在是潜入大脑。劈开脑海的典型做法,试图洗脑式教育用户,长期狠砸广告;潜入脑海则是口碑推荐,让用户参与进来。


“参与感三三法则”是小米不花广告,但做出一个千亿级品牌的核武器。


“参与感三三法则”是小米不花广告,但做出一个千亿级品牌的核武器。很多公司做社会化媒体,就靠一招:病毒营销。小米内部不说病毒营销,但每次都能制造病毒级的传播,就是靠“参与感”。


这个三三法则是黎万强在2014年一个内部会议上,急就章总结出来的。很简单,很实战。构建参与感,就是把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做销售的过程开放,让用户参与进来,建立一个可触碰、可拥有,和用户共同成长的品牌!黎万强总结有三个战略和三个战术,小米内部称为“参与感三三法则”。


三个战略:做爆品,做粉丝,做自媒体。


三个战术:开放参与节点,设计互动方式,扩散口碑事件。


这张参与感三三法则的图很值钱。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