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资讯 今日聚焦 查看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十年纪实

2022-03-1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432| 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摘要:   2013-2022。  十年全国两会,定格经典瞬间。  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名代表委员发言。一次次深入交流、一次次真情互动,如同打开一扇扇窗户——  这里有新时代中国的历史性成就、 ...


  十年全国两会,见证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真挚情怀

  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

  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从这里倾听基层声音、感知人民冷暖;人民群众也从这里,看到了“永远同人民在一起”的人民领袖的光辉典范,感受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领袖的可亲可敬。

  说起贫困群众、老区苏区,他目光闪动、语含深情;谈到基层情况、历史渊源,他如数家珍、妙语连珠;得知问题解决、群众满意,他为基层干部点赞,要求持之以恒;他有时同一个代表进行20多分钟的交流,解剖麻雀,有时在听取大家发言后用近半个小时的时间一一回应,悉心指导……

  一声声问询、一句句诺言,彰显初心不改的为民情怀——

  “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

  这句如亲人般的问询,让来自青海海东市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感动了许久。

  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阿生青代表告诉习近平总书记,互助县班彦村的变化翻天覆地,村人均年收入大幅提升。

  听完阿生青的发言,总书记问起了电热炕。几年前,他去当地考察,踩着雨后泥泞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那时村子里还没有这种炕。

  人民领袖念兹在兹的关怀,温暖的不仅是在场的代表委员,更是会场外亿万父老乡亲。

  小细节,流淌出真感情。对老百姓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看得重、问得细、记得牢。

  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

  “‘馒头办’没有了吧?”在会上,总书记这么一问,全场都笑了,纷纷回答:“没有了!”

  “河南人爱吃馒头,过去郑州有个‘馒头办’,买不到馒头也是个不安定因素,现在不需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了。”习近平总书记说。

  一个“馒头办”,一头连着百姓饭碗,一头连着改革课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青海农牧民的“保健室”、江西老区的高速公路、上海的“蓝天指数”……衣食冷暖的民生小事,同样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

  疫情之下,关心民营企业“两万人的就业方向都是什么”;民族大家庭中,询问新疆代表“是什么人和你结对子啊”;新农村建设,了解“你们的垃圾都运到哪里了”……切中要害的追问,关乎的是民生福祉的持续增进。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里分量最重。

  2020年5月,特殊时期的特殊两会。

  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讲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时,习近平总书记说出的六个字,掷地有声——“不惜一切代价”!

  在那次大会“代表通道”上,来自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的罗杰讲述了在抗疫前线全力救治一位87岁老人的故事。

  “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习近平总书记在审议时,特别提到罗杰讲的这件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

  心系人民!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始终秉持着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真挚情怀。

  一诺千金!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矢志不渝践行铮铮誓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一段段故事、一个个场景,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大方略——

  人民是底气所在,人民是力量之基,人民是智慧之源,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春天的盛会上彰显。

  “要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习近平总书记说。

  2022年2月27日,在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凤凰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人在吃午餐。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来自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的朱国萍代表时常回忆起自己同习近平总书记的两次近距离交流。

  八年前,人民大会堂上海厅。朱国萍向总书记讲述了群众急难愁盼的三件事:老百姓怎么“抢”学区房?到人山人海的儿科看病有多难?如何让高龄老人体面养老?

  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

  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朱国萍所在的虹桥街道调研,朱国萍又向总书记汇报了基层的立法实践。

  正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论断。

  “总书记每年同代表委员们共商国是,这本身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是中国民主的生动实践。”朱国萍说。

  代表委员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带来基层的故事,总书记也经常同大家讲起自己的经历。

  2014年两会,在贵州代表团参加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忆起在陕北插队的往事:

  “我这个人是有农村情结的,1969年1月到陕北插队,老百姓帮助我,他们有什么吃的都给我送一点,那个时候谁送我一碗酸菜,我就觉得今天生活又改善了……”

  “所以,我现在看到贫困地区的老百姓,确实发自内心地牵挂他们。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把他们放在心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否则我们的良知在哪里啊?”

  一段段深情讲述,心系发展,情牵人民,意味深长,化为大家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遵循和动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2018年3月7日,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斩钉截铁。

  从稳就业保民生到促改革谋发展,从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到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代表委员们交流中,凝聚智慧、振奋力量,回应“槽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

  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2020年11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一次次邀请、一回回履约,深厚的人民情怀凝聚起中华民族的磅礴之力——

  今年3月5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五次来到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

  当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站起来发言时,总书记认出了她。

  “2018年,在这里我邀请您到我们家乡看看,没想到2019年您真的来了。我记得您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邀请我一直记在心上,今天我履约而来’,当时我热泪盈眶,现在还沉浸在激动中。”

  人民深情相邀,总书记郑重履约,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

  2014年3月,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的张祥安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乡亲们的问候和邀请。

  “我也请你向父老乡亲们转达问候,我对滁州很有感情。”总书记深情回忆起1978年到滁州调查研究的往事,对当年的人和事记忆犹新。

  “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总书记说,“我想有机会一定再去!”

  时隔两年,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考察,去了六安市金寨县,也走进滁州市小岗村,调研老区脱贫,谋划改革大计。

  细心的人们发现,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代表团审议后,总会带着关注的问题,选择其中一些省份再做实地考察调研。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代表团。他谆谆嘱托,要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当年8月,他飞抵青海,察看长江源。

  2021年,他再次来到青海代表团。会上,他要求青海必须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负责。3个月后,总书记再次深入青海实地调研,再部署、再推动。

这是在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青海片区内拍摄的八一冰川一角(2019年4月23日摄)。 新华社发(葛文荣 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导航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