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现代企业网 资讯 企业文化 查看内容

新继承者们走向前台

2025-05-09|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035| 评论: 0|来自: 中国企业家

摘要: “极少企业二代真正愿意接班。”俯瞰窗外的繁华景象,“厂二代+”创始人王意苦笑。  今年28岁的王意是潮汕人,是一名“企二代”。2023年,她开始做厂二代社群,短短两年时间,社群成员已超过3600人,其中80%都是海 ...

“极少企业二代真正愿意接班。”俯瞰窗外的繁华景象,“厂二代+”创始人王意苦笑。

  今年28岁的王意是潮汕人,是一名“企二代”。2023年,她开始做厂二代社群,短短两年时间,社群成员已超过3600人,其中80%都是海归。

  王意把2024年称为企二代“归巢”的元年。“随着回家接班的二代越来越多,这个群体受到外界关注,加上一些‘企二代’个人IP做得红红火火,受此影响,今年以来,更多‘企二代’选择回归。他们也不再排斥被称为‘二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二代”摆脱不掉的一个标签是:除了有个优秀的父亲或母亲,一无是处。“所以以前这个群体对于‘二代’这个称呼较反感,现在大家开始接受它。”王意提起自己“二代”的身份,反而觉得骄傲,“我有个很棒的爸爸。”

  2023年,果酝东方主理人王玉娇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回到江苏连云港,半年后决定回家接班。接班后,她开始关注“企二代”这一群体。据她观察,新一轮二代接班潮在2024年就已经开始了,今年是企业代际传承的高峰期。

  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一批回家接班的“企二代”,他们或记录接班经历、打造个人IP,或倾诉接班之苦、交流经验,或寻求合作机会??

  “毫无疑问,民企接班浪潮正在扑面而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对《中国企业家》说。

  对于“企二代”而言,人生选择不止一个,但接班或许是最难的那个。原世铭是二代成长平台继同学社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一名从事能源行业的“企二代”。2023年上半年,为了交流、探讨二代接班困境,他参与联合创立了继同学社。

  他告诉《中国企业家》,很多“企二代”在回家族企业前,需要权衡的是:回去从零做起,在经历各种挑战后,完成接班过程;还是在父辈资本积累的基础上,转型做投资。更多“企二代”会选择后者。他身边的二代中,真正回到自家工厂的,仅1/3左右。

  而选择接班的“企二代”,大多会无奈地摇头,“我们别无选择。”在企业传承、职业经理人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职业经理人不在很多一代的考虑范围内,只能由“企二代”接班,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企二代”,对企业最忠诚。

  原世铭是家中独子,这就决定了他必须走这条路,“你不做,没有人来做”。即使在多子女家庭,长子、长女一般会被家庭赋予更多期待——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下,长子、长女应该承担更多责任——很多人因此被动回家接班。

  箱包企业浙江卡拉扬集团的二代沈若伊向《中国企业家》讲述了她接班态度的转变。出生于1996年的她,是家中长女。2016年,家里公司因为担保问题,一下背负4000多万元的债务。那时,她远在英国,刚申请上心仪的大学,父母却依然咬牙支持她完成学业。危机之后,她觉得,自己必须要承担起父母一手打下的事业。

  谢小薇接班的想法,同样源于一次公司危机。她父亲于1994年创办了广州第一家红外遥控器生产工厂,十几人的小作坊逐渐发展到600人企业。2018年,公司中的亲戚挪用600多万元公款,父亲因此突发心梗住院。她决定回国接管公司奥力科技。

  无锡星亿智能环保装备公司总经理匡泓决定接班的时刻,则显得温情许多。在他大学毕业计划留澳大利亚发展的时候,他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在那通电话里,父亲近乎“耍赖”般地说,1987年创业时的200元资金中,有100元是村里给刚出生的匡泓的随礼,所以匡泓有公司一半的股份,必须回来接班。

  匡泓架不住父亲的感情牌。他在澳大利亚上学时,父亲就时常给他打电话,说父母的牵挂、聊公司现状,“有时候说得让你真的没办法”。最后,匡泓综合考虑,决定回国接班。

  王意一直明确表明,她不接班。目前,家中企业由哥哥接手。尽管如此,王意有自己的考量,即使不回家接班,她可以在外为家族多谋一条路。甚至,她做好了备胎的选择,当风险来临时,要第一时间顶上。

  从小受父母影响,王意的家庭观念很重。她觉得,让她非常受益的教育是,要有责任心。“我不一定要为家里带来多大贡献,但要有为家庭兜底的能力,需要我的时候,我要能站出来。”

  今年25岁的王翠婷,是广东库斯家居创始人王珊的长女,她在申请出国留学时,接到了父亲的电话,两人聊后统一了想法——先不留学,直接进公司接班。王翠婷告诉《中国企业家》,决定接班,更多考虑的还是父母,“父母年纪大了”。而父亲的考虑是,希望在他有能力、有时间的时候多带带王翠婷。

  成立于2012年的库斯家居,有较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但王翠婷的父亲告诉她,真正核心岗位的决策权,必须是自家人,“无论企业发展到什么阶段,我们必须要有一票否决权,但是如何拥有这一票否决权,那就靠扎扎实实的经历、能力。”

  思本天道创始人、资深二代教育者戴明朝博士向《中国企业家》这样总结中国“企二代”的特质:与国外的二代相比,中国的二代更勤奋,普遍雄心壮志,想做一番事业,也更有家庭责任感,会在自我和家族需要的平衡中做出更多妥协。

  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为家族妥协,这一点在接受采访的“企二代”们做接班抉择时体现得极为明显——父母、家庭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

  当然,也有“企二代”在对外部环境、社会竞争、个人能力和期待等进行理性分析后,主动做出回归的选择,还有“企二代”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而回归。

  01  

  自我证明的“陷阱”

  王翠婷是在2024年初回到自家公司的,如今接班刚一年。“我当时是抱着‘我就是接班人’的心态回来的,结果啥也不是。”她说着,自己笑起来。但接班之初内心的复杂,远不是这句戏言所能表达的。

  过去的一年,是她最焦虑、压抑的一年,“因为自身的期望与成绩差距很大”。

  刚进公司的时候,王翠婷的父亲将她安排在采购岗位,希望她未来掌管公司采购大权。但王翠婷无法忍受采购的一成不变,她希望转去销售岗。这遭到了父亲的拒绝。

  父亲数次劝她,“采购轻松,适合你。你做不好销售的。”最后,在她的坚持和争取下,她去了最苦最累的爆破岗位,继而转往销售岗。

  令她难过的是,父亲为她苦心规划的路线,并不是她所想的;她想做的,被父辈否定,自己又确实没有做出成果。

  频繁的调岗,也让同事对她产生意见,觉得她是去公司混日子的。有同事当面调侃,“又换岗了?之前的岗位做得不开心吗?”那是她最难熬的时候,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不能把事情做砸了,做砸了就失去了信任。”王翠婷说,对于“企二代”来说,信任是最宝贵的东西,如果消耗掉了父辈的信任,就很难再把它重新建立起来。

  几个月后,她找到了新赛道——新媒体。那是她亲自去跟父亲谈的,在这之前,她观察了很久,关注到一些“企二代”的IP,也看到它给传统工厂所带来的转化效果。

  她没有找第三方运营,也没有申请任何预算,团队加她自己,只有两个人。幸运的是,这次她终于看到了正向反馈,尽管不大——在没有投入任何费用的情况下,做了不到1个月,获得100多个客资,及企业800多万次的曝光。她向父亲汇报,父亲板着脸,“行吧,才做一点点,也没有怎样。”但转头就跟行业朋友说,“小闺女做了一点客资,也算有点成绩吧。”她微妙地感受到,大家对她的信任在增加,“不再像以前那样,当你是透明人”。

  沈若伊也深有感触,她曾幽默地写了个段子:二代进公司接班,大家对你的态度,从“你懂什么”,变成了“您懂什么”。一次,她向妈妈提出自己的建议,妈妈非常生气地对她甩下一句话,“你不打粮食,就不要来指导我。”这让她意识到,没有成绩的二代,连父母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复盘过去一年的经历,王翠婷觉得自己当初坚持从采购转向销售,本质上还是因为做采购难出成绩,销售出成绩快,只有出了成绩才会被认可,“不然领3000元工资都觉得不踏实”。

  二代的身份逼着王翠婷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配得上这个身份,就得更加努力,做出更多成绩”。经历这一年,王翠婷开始变得从容,“不能着急,所有人的评价都不要在意,自己的能力和结果有没有达到心里的预期,才是最重要的。”她也发现,找一个擅长且真正喜欢的领域,持续去做,一定会出成绩。

  “二代始终只是一个身份,自证的行为不只是给父辈看,更是给自己看,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能力和信心,未来才能真正管理好企业。”王翠婷说。


12下一页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本文导航

最新评论

京ICP备17002330号-1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053
北京慧谷天和国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010-88153386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