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今年一季度地方的经济运行数据陆续披露,从数字上看,有经济发展意外加快的黑马,也就有意外马失前蹄的地区。 此前21世纪宏观院测算的21区域发展指数显示,2014年西藏以15.31%居21区域发展指数第一位,也是全国唯一经济处于“趋热”态势的地区。目前这一论断仍成立。今年一季度,西藏以10%的经济增速位列全国第三,表现好于去年同期(详见图表)。 形成对照的是,辽宁一季度经济增速为1.9%,大幅低于去年同期的7.4%,排名垫底。去年一季度排名最低的黑龙江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但名次仍然靠后。 分析近年来各地经济数据体现出来的变化,中部地区增长相对稳定,东北亟需寻找新动力,东部和西部则分化明显。 较为明显的趋势是,在工业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26个省份经济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相对稳定主要依靠服务业比重大,而服务业比重小的西部地区要想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首要的任务还是稳定工业和投资。 抗压能力决定区域经济冷暖 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好于去年同期的有5个省份,分别是:西藏、浙江、宁夏、河北、黑龙江。 其中,西藏经济总量全国最小,只相当于广东同期的1.5%左右;正因为基数小,一两个大项目就可以大幅拉高经济数据。但从经济结构看,西藏的优势是服务业比重较大,其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超过50%,这也是2014年一季度西藏规模以上工业接近于零增长但经济增速仍能达到9.2%的原因。 2015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最快的仍是西部的重庆,以10.7%居全国第一;贵州以10.4%的增速位居第二。这一排名与去年同期一致,但两地的增幅都略微缩小。需要强调的是,今年一季度只有重庆、贵州两地的工业增加值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